當前位置: 首頁

喬晉琳:拓新中西醫學技術 探索針刀疼痛結合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3-11-08   來源: 新華網

    【主持人】雖然現代科學與文明不斷發展進步,但慢性軟組織損傷、骨關節病及脊柱相關疾病迅速增加,且逐年成快速遞增趨勢,它給諸多的患者及家屬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折磨;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一定之危害,因此它成為了近年來醫學領域所關注的焦點和難點。然而,面對醫學領域內諸多難以攻克的難題,有這樣一群勇於在科學研究領域衝鋒陷陣,以解除病患痛苦為己任的前瞻者們。他們作為新時期的醫學領域先鋒,將人民群眾的健康置於無限崇高的地位;他們在浩瀚的醫學海洋中,不斷地挖掘未知科學、匍匐前行著。他們正在攀登更高的高峰,創造和改變著更多的生命奇跡。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海軍總醫院康復醫學科(疼痛診療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喬晉琳教授,接受我們本期的新華訪談。

  【主持人】歡迎您,喬教授。

  【喬晉琳】各位網友大家好,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每年的10月21日,即世界疼痛日,本週又是疼痛周,可見,疼痛與大眾息息相關。喬主任一直從事針刀醫學的臨床研究工作,請您為廣大的網友介紹一下,當前針刀醫學在疼痛治療中有哪些應用?

  【喬晉琳】昨天是世界疼痛日,我們也為此舉辦了一個大型的義診活動,很多患者來諮詢,他們表示不了解疼痛是針對什麼疾病的;也不明白針刀醫學技術與疼痛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在我看來,針刀醫學即中醫學中的一門技術,以治療頸、肩、腰、腿軟組織痛和一些脊柱的相關疾病為主,但其不能涵蓋疼痛醫學的所有領域。而疼痛醫學,屬於一個大概念,它是治療以慢性疼痛為主的症候群,即與疼痛相關的內外科、婦科、兒科、腫瘤科以及骨科等疾病。疼痛醫學也是近20年,在我國以及世界範圍內發展起來的,其主要針對慢性疼痛、神經性的疼痛、腫瘤、創傷引起的一系列疼痛,也包含一些非疼痛類的疾病。

  【主持人】請問,目前我國有哪些新的研究成果或者進展?

  【喬晉琳】針刀醫學,是中醫現代化的一個典範。在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從臨床治療演變到一些基礎研究:針刀醫學的研究,獲得了國家“973計劃”項目的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以及軍隊與省市級的資助,項目多達幾十個,由此這一領域的基礎研究成為了一個熱點。而在慢性軟組織疼痛方面,針刀醫學的基礎研究可謂是比較前沿的,其成果也是比較突出的。例如,關於針刀機理的研究,以及關於針刀如何能夠止痛的問題。通過我們的基礎研究發現,實施針刀可以激活人體內的驅痛因子,並抑制致痛因子的釋放,其分別以中樞通路和周圍通路來緩解疼痛,是一個很基礎的研究。

  【主持人】眾所週知,中西醫學結合發展是當前我國醫學領域尤為關注的熱點。喬教授傳承併發展了集傳統中醫學的針灸原理和西方手術刀的功效于一體的“小針刀”專業醫學,並近乎完美地運用於疼痛治療學的研究與診治。那麼,請問喬教授,是什麼理念讓您意識到,將“小針刀”專業醫學運用於疼痛醫學這一新興醫學的必要性?

  【喬晉琳】就我而言,做醫生的本分,即視病人為上帝。對於大多數的疼痛疾病而言,目前我國醫療機構的診治方法很多,但是具有獨特療效的方法仍需要去尋找。恰巧是在20多年前,我偶然結識了幾位針刀的大家,其中包括朱漢章老師、首席專家王希勇教授等等。向他們學習的同時,在頸肩腰腿痛方面,我採用針刀治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這也促使我熱愛針刀醫學,並20多年如一日地一直走到今天。通過臨床工作、技術研究、教授學生等方面,努力並堅持將針刀技術傳承了下來。

  【主持人】針刀醫學能夠有效運用於疼痛醫學的相關領域,必然離不開貴院領導極具前瞻性戰略決策眼光。聽説你們醫院在2005年前後就成立了“疼痛診療中心”,請喬教授為我們具體介紹一下,貴院領導在針刀與疼痛醫學建設方面的前瞻性管理理念。

  【喬晉琳】那一時期內,醫學界對於疼痛已經有了很多熱點的研究領域,我們醫院也已經屬於一家綜合性醫院,具備很多科室,都在致力於疼痛的治療和研究。當時,我們醫院的領導提出來,能否將所有牽涉到疼痛的科室,組合起來打造一個疼痛治療的“航空母艦”,並由我來實施這一設想。2005年,我們將康復醫學科、骨科、影像中心、麻醉科四個科室,合併成立了一個“疼痛診療中心”。歷經五年的發展,直到2011年年底,我們擴大至八個科室,這一舉措可謂是院領導的高瞻遠矚。而對於我們這種規模程度的“疼痛診療中心”,在國內也是罕見的,它是多學科打造的疼痛診療的“航空母艦”。而且,這個做法在2009年得到了我們疼痛界的泰斗韓濟生院士的肯定和表揚,韓院士更是親自參加了我們海軍總醫院組織的疼痛論壇。

  【主持人】如此看來,針刀醫學得以傳承發展,並解決百姓的疼痛頑疾,這其中與貴院領導集體對疼痛學科的重視和扶持是分不開的。然而,醫學領域內諸多難以攻克的難題艱辛不可避免,喬教授與您的團隊是如何不懈努力戰勝困難,在臨床及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又有哪些深刻體會?

  【喬晉琳】應該説,在醫學研究領域,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而進行針刀臨床和科學研究的過程也總是與諸多困難相伴。在20多年前,實施針刀臨床伊始,遇到的問題主要是技術儲備不足,對疾病的認識也不夠。這一時期的針刀醫學還被稱為“小針刀”療法,很多的患者,對針刀技術還不了解,甚至聞刀色變。而實際上,我們所説的針刀,是針灸用的“針”與手術刀的結合,刀頭只有1mm的寬度,現在有更細的如0.3mm、0.5mm和0.8mm,其規格幾乎等同為一根針,但其可以松解、切割組織,即被稱為刀,在國外又被稱為刃針或者帶刃針、扁針。我們針刀醫學的發明人朱漢章老師,已為針刀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並延續下來。

  至於遇到的困難、阻礙,首先是要幫助患者克服對針刀的恐懼。經過我國十幾萬的針刀工作者反覆實踐,多年的大力推廣,針刀技術才得以慢慢深入人心。其次是要打開治療的局面,讓同行認可、支援這項技術。這需要我們跟臨床的醫生和專家反覆溝通、耐心講解針刀技術的優勢、難點、不足以及風險。只有通過反覆的交流甚至是爭論,一項新的技術方能得到同行的認可,以及學術界的認可,再者培養人才梯隊。培養一個團隊少則三五年,多則十餘年。特別是近十年以來,我們逐步形成一個老中青三結合的梯形團隊。如果將這三個問題解決了,那麼,我們的困難也就基本克服了。

  【主持人】據了解,“小針刀”運用於慢性軟組織疾病方面,具有相對完善的臨床操作規程和技術路線。作為中醫針刀醫學的著名專家,又是將針刀治療技術引入現代疼痛醫學的倡導者,並成為中西醫結合見長的專家,喬教授對這些專業的理解一定有著深刻的認識。在臨床中如何將針刀與疼痛治療有機結合起來?請您具體為我們介紹一下。

  【喬晉琳】針刀醫學主要是針對疼痛疾病,以及軟組織損傷的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背痛、肌肉痛,以及肌肉筋膜疼痛;還包括關節痛,肩關節痛、肘關節痛、踝關節痛、髖關節痛、膝關節痛等等。通過有限度地松解關節,可以起到減壓的作用;因此,它能夠治療關節的病變。此外,還可以治療一些由脊柱退行性病變造成的內臟病,例如:脊柱源性頭痛、脊柱源性心臟病、脊柱源性胃潰瘍、脊柱源性糖尿病等等;也具有可以治療調整脊柱神經的作用。

  因此,針刀技術的應用不只是局限于疼痛方面,在與治療學結合的過程中也發揮了優勢,即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因為針刀醫學源於中醫,同時結合了西醫的解剖學、生理病學、手術學。這樣針刀醫學與疼痛學之間就搭起了一座橋梁。所以,中國許多醫院的大牌專家都會選擇用針刀,也把針刀作為一種技術,充實應用到疼痛醫學中去。

  在20多年的醫療實踐中,我一直很關注針刀技術與疼痛學的結合,實際上就是在探索一條中西醫結合治療疼痛的道路。現在看來,我們的確走對了。而且,近年來我們又在這方面走出了新的閃亮點,把傳統的針刀變成了可視化針刀,可視化針刀跟疼痛學的微創治療結合起來。創立了很多新的技術,豐富了疼痛治療學技術。

  【主持人】您曾承擔和主持國家“973”計劃課題,軍隊中醫“十一五”課題等,又於今年從國家科技部申請到了新的課題,其中涉及到研究針刀醫學的傳承問題。那麼,在傳承發展針刀醫學方面,您是如何提升針刀科研技術水準,以發揚我國針刀醫學的呢?

  【喬晉琳】針刀醫學發展至今已有30多年。從表面上來看,針刀的普及還是很可觀的,在全國乃至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但是,仍需要我們去解決它的科學性,解決它的療效,使之效果更好。此外,還要重視標準化建設。這幾個方面就是我們下一步要重點關注的焦點,把針刀醫學再推進到一個層次、一個新的高度。

  我們計劃從人才培訓、技術標準的建立、以及教育幾方面來抓。全國已經有10所高等中醫院校都在招生,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對此,我本人也會親自教授針刀專業、針刀方向的專科生,希望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受到良好教育的針刀技術人才;也希望將針刀技術進一步提高,且不斷地傳承下去;同時,我們還要總結老專家的經驗和成果。在進行老中醫技術傳承工作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科技部的科研課題,並擁有部分經費來保證這項工作的開展。

  【主持人】中醫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發展長河中,一代代醫者在其基礎上尋找創新。作為軍醫,要求時刻瞄準訓練場,以救死扶傷為神聖天職,更視患者的健康為畢生使命。作為軍醫中的創新者,您在現有針刀與疼痛醫學的基礎上,對未來的醫學研究方面有著怎樣的設想和願景?

  【喬晉琳】首先,未來針對疼痛治療的研究,希望把針刀醫學變成可視化技術,把影像學、X光、核磁、B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針刀技術從操作上、治療上,可以看得見。甚至我們還可以做針刀機,通過直視的方法就可以看到針刀施針的地方、緩解或者解決病變的地方等等。我們總結為三精,即精確、精細、精準。而實現這三精,是針刀可視化的一個方向。

  其次,是將中西醫結合推向前進,把可視針刀技術與疼痛學的微創治療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每一個學科、每一項技術都有它的優勢,也都有它的短處。例如,針刀技術在解決脊柱的椎管問題比較好,解決肌肉軟組織的問題比較好。但是,對椎管內神經的壓迫、對椎間盤的壓迫,以及對椎管狹窄問題的治療效果就不好。這就需要通過疼痛學的臭氧、膠原酶、射頻、電漿微創介入,以及神經組織五大方面的技術與針刀相結合,這樣就解決了椎管內、外的病變問題,從而更全面地促使我們的疼痛技術豐富化。

  最後,就是大康復的概念。我們醫院有康復治療中心,擁有康復治療技術和物理治療技術。繼微創技術之後,我們要結合康復的訓練,這就是大康復的概念。換言之,也就是把疼痛治療技術與康復醫學結合起來,使之相融合,促使疼痛疾病能預防、能治療、且能康復,最終幫助患者解除疼痛,回顧家庭和社會。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我們醫生追求的目標,即醫治病患疾病,讓患者的功能都恢復正常。

  在我看來,從這三個方面來入手疼痛治療,做這項事業對病患、對我自身,都是極具跨越性意義的;我也願意率領我的團隊不懈地走下去。

  【主持人】謝謝喬主任和他的團隊的努力和付出。謝謝喬主任為我們講授針刀醫學和疼痛醫學,也感謝醫療工作者們在探索的路上默默地奉獻,謝謝各位網友、謝謝喬主任!

  【喬晉琳】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網友。 (劉佳 王娜 張晗)

  【喬晉琳教授簡介】

  喬晉琳,男,1963年9月生,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海軍總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疼痛診療中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紐約大學醫學院RUSK康復醫學研究所訪問學者。先後被評為“全軍中醫藥技術能手”、海軍後勤部“廉政建設先進個人”、海軍總醫院“優秀醫務工作者”,且兩次榮立三等功。此外,喬教授兼任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學會康復醫師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醫學會針刀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骨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全軍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軍康復與理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軍針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並任《中國針刀醫學》雜誌執行主編、《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轉化醫學雜誌》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