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王耀獻:佛心仁愛從醫道 哲思理念以治院

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3-11-08   來源: 新華網

    王耀獻:佛心仁愛從醫道 哲思理念以治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耀獻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新華訪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迅猛發展,涌現了許多學科帶頭人,他們是醫學領域的先鋒,他們用自己的實踐行動為人民健康做出了貢獻。在如今不斷深化體制改革的形勢下,我們的醫院將何去何從?醫院管理應該如何發展,才能緊跟時代步伐?

  帶著這些大家關注的問題,我們特別邀請到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耀獻先生接受我們本期的新華訪談。

  【主持人】歡迎您,王院長!

  【王耀獻】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您從事中醫領域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是什麼信念支撐您、讓您一直堅持中醫的學習和研究呢?

  【王耀獻】這與我兒時的經歷有關,我出生在偏僻山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我三周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在我的印象裏,那時候的醫療衛生條件非常差,當地的衛生所掛號很困難,且藥品資源十分緊缺,只有紅黴素、四環素、退燒藥等一類最為基礎的藥物。關鍵的是,當時的醫療水準也很低,在若干年內因病致殘、因病絕戶的家庭比比皆是,我自己的家庭也是如此。在我看來,當時患病的人就是生死由命,人們甚至求救于鬼神。我記得有一次,自己高燒説胡話,母親認為我被鬼附身,便拿根金屬棍兒燒紅後往水裏放,希望蒸騰起來的霧氣能驅走小鬼。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也正是這件事讓我從小就立志做一名好醫生、好大夫,能夠為老百姓提供更惠民的醫療方法,以保障他們的生活健康,避免更多因病致殘、因病絕戶的人間悲劇發生。

  【主持人】我們進門看到在咱們醫院門口懸挂的一副楹聯,其中有一句是“以德做藥引”。醫師醫德是目前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請您詳談一下,如今醫師醫德的普遍現狀,以及您對自身醫德修養的看法?

  【王耀獻】關於醫德方面,我明確提出要“以德做藥引”。對於一名醫生而言,無德不立,即沒有“德”就無法真正站立起來,自然也就無法為患者診治,這是一個非常樸素的想法。但是,關於醫德問題、醫患矛盾問題,我認為仍需要理性看待,這也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醫患的矛盾。要從哲學的層面分析問題:其一是消費關係的矛盾;其二是對疾病治療的期望值。就我而言,醫學科學是個複雜的學科領域,未知的內容必然要多於已知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美國的特魯多醫生曾説過:“有時是治愈,有時是幫助,卻總是在安慰”。我們可以理解為,能夠完全治愈的疾病佔少數,大多數情況仍是需要醫患雙方齊心協力,且長期配合的一個過程。因此,以上兩個基本的矛盾,就決定了醫患之間或多或少産生不同形式的矛盾。介於此,我們更要理性看待,不應將問題或矛盾誇大化。

  其次,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醫療差錯。任何行業都存在差錯率,醫療差錯率發生在醫院或許是千分之幾、萬分之幾,但對一個病人來説是100%。所以,儘管我們要求醫務人員儘量避免差錯,卻總會有一個發生差錯的概率,這就需要我們理性看待問題。值得強調的是,醫學領域的不斷發展進步,是建立在以往失敗案例的基礎之上,只有通過不停地磨合、探索,才能發現錯誤並改正錯誤。

  此外,希望全社會可以像關注教師一樣,關心醫生群體。對醫生的關心,並不是單純地關心個人,而是關乎國家民族對健康的看待,乃至對生命的看待。換句話來講,對醫生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敬畏。所以,希望全社會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尊醫敬醫”的氛圍。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的醫護人員自學醫伊始,宣誓誓言的那一刻,就決定了其一輩子必是以解除病患的痛苦為己任。

  因此,教師以教書育人為使命,醫生以治病救人為己任,這兩種職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職業操守必須堅守的東西。人們要相信絕大多數的醫務人員,都是期盼病人早日康復的,且醫患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對於醫生而言,能夠治愈一種疑難雜症,油然而生的那種成就感,猶如藝術家對待精品的態度一樣。

  我們應當體會到醫生的心理,如果醫務人員始終在一種戰戰兢兢的工作環境下,在潛意識下所採用的醫療方法即只是圖自保,還要每天膽戰心驚地警惕被打、被告,“更好地服務於病患”成了天方夜譚。如此一來,就會導致無人願意學醫,無人樂於從醫。此外,很多醫生家庭的子女不願學醫,正是由於看到父母在高強度工作的壓力下,還不得不面臨著很大的風險;甚至在出現醫療糾紛時,醫務人員像過街老鼠一樣。這樣,孩子們從心理上排斥學醫,我國醫師隊伍流失了很多可塑之才。因此,醫師群體需要全社會的呵護,我們才能培養出更高品質的專業醫療團隊。

  最後,要提倡“大醫精誠”的職業操守和醫德。正如我之前所説的“無德不立”,“以德做藥引”,包括兩個方面:其一,上攻治窮病。對於經濟條件差的老百姓,沒有錢看病就是對醫生的一种醫德考驗。儘管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但是還未完全實現小康,大多數人仍在為溫飽發愁。由此,醫生指導病患改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或是建議生活上的小竅門等等,都將對疾病的防治起到積極的作用。其二,醫者佛心。雖然我自身不信佛,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但是就“佛心”字眼上來論,這是對人的心靈的一種碰撞,一種震撼。在我看來,其包含三個層面:第一,要具有慈悲之心;第二,治病先治心,即不僅治病患之心,且治醫者之心;在醫患矛盾的情況下,醫生首先要理解病患,做到包容病人;第三,點惡從善,即除了改善病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應點化感悟病患從心理疾病中走出來,以自身的陽光引導病患。顯而易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就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即使過去人們對於醫生存在誤解,但是通過“大醫精誠”的感悟,病患乃至社會,一定會慢慢理解。

  【主持人】近年來,醫患關係的緊張,普遍是由醫師缺乏從醫道德教養及紮實的專業知識導致。在您看來,我們應如何做到“治病先治心”,並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醫師?

  【王耀獻】嚴格地説,培養一個好醫生是具有難度的。在國外,對於醫生的教育屬於一種精英教育,他們對醫生的各方面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而對於我國來講,從國情出發則需要有一個過程。應該説,一家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人才。我們迫切需要一支老百姓信得過的專家隊伍。以我的觀點而言,管理與醫務的關係,就是土壤和種子的關係;即院長通過合理的管理手段,為醫院人才隊伍的成長壯大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培養機制、肥沃土壤。設想如若管理得當,培育土壤極其肥沃,那麼其機制下的小樹苗必能成長為參天大樹。反而言之,不會管理,任由醫生心理不健康地變化,即使引進了人才醫師,參天大樹也會慢慢枯萎。所以,就這一方面,我認為管理與業務的關係即土壤與種子的關係,沒有一流的管理就沒有一流的業務。那麼,就醫院管理方面而言,我開展了兩個管理理念。其實質即兩個核心,圍繞這兩個核心,我又提出了兩個滿意。兩個核心,即病人和職工;兩個滿意,即病人滿意、職工滿意。

  以上兩個科學管理理念,一個是醫院管理理念,即衛生部提出來的,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品質為目的;另一個則是我提出的管理理念,以職工為中心,以提高醫院的運營效率為主體。這兩個管理理念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共同協作的。

  沒有滿意的員工,就沒有滿意的病人。管理要以病人為中心,但是也要為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好服務,讓他們舒心滿意,這樣才能夠得到病人更加滿意的效果。

  【主持人】就目前我國醫院建設而言,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非公立醫院,中醫醫院的建設相對較少。您能否就以上提到的獨特管理理念與模式,再詳談一下?

  【王耀獻】就我而言,管理醫院就是科學管理,進而上升至人文管理。所謂科學管理即要強調製度,人文管理即要強調文化;制度管理是基礎,過於依靠制度卻會困難重重,而文化管理則是管理靈魂,調動醫師為病人服務的積極性。

  因此,管理的切入點要準確到位,不可拿著鞭子,施以高壓管理,以牧羊人方式驅逐醫護人員到前線服務,必然是不可行的。所以,仍需要圍繞著調動醫生們的積極性,做到讓他們感到滿意,才能取得讓病人滿意的效果。

  【主持人】醫院的經營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在於患者是否滿意,而院長的成敗除了患者滿意度之外,還要看醫務人員是否滿意。那麼,王院長如何做到有效地提升醫務人員滿意度呢?

  【王耀獻】對於如何關心醫護人員,了解職工心中所想,均需要換位思考。這就需要分層而論,因為人之追求並不一樣,例如專家教授,其需求主要是精神層面。我們知道,馬斯洛學説包含五個層次,那麼教授需求即最高層次,他們需要實現自我。因此,為他們提供一個實現自我的平臺,就需要尊重他。為此,我專門設立了一個教授餐廳,高級職稱的專家到這裡吃飯感覺自己很受到重視,積極性也隨之升高,而自己的價值之一體現在這裡。

  此外,例如後勤隊伍,他們更多地會考慮養家糊口這一類最基本的生活問題;而對於合同制護士,社會應該關注合同制護士,他們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我們可以發現,有些病人對護士不尊重,或者是出言不遜。 換位思考一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做服務工作本身已經相當辛苦,如若還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則會極大程度地傷害到他們的心靈。因此,我非常理解護理人員,他們晚上值班的很辛苦,我採取了增加值班費的方法。我在管理上將職工分層,再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以分層式管理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主持人】作為領路人,王院長對醫院的定位和作用一定有著十分清醒準確的認識。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醫院的主要責任是什麼?

  【王耀獻】東直門醫院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在教育部只有這一個211工程的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這就相當於中醫臨床、培養優秀醫師的“北大清華”,培養優秀中醫的“黃埔軍校”。

  對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我對其定位即人才培養:培養未來的高級醫生,能否治愈病患與我們培養的學生有直接關係,所以第一任務就是人才培養,而第二任務則是為社會服務。第三個任務,即疑難雜症的攻關,作為中醫承擔著重大疾病的攻關工作。面對一些突發狀況,例如抗震救災,東直門醫院首當其衝起到引領作用,又如甲流、“非典”事件,其防治專家主要來自東直門醫院。這是一種社會責任。

  此外,還有一個任務即行業引領作用。對於任何一家醫院,政府均賦予其政治使命。目前,我在全國建立的由60家中醫院組成的聯盟團隊,就是發揮了東直門醫院在醫療行業的引領作用。

  通俗地講,就是把好的成果、好的方法技術傳播于基層,進而幫助基層培養人才,扶持技術,從這一方面來提升基層醫院的服務能力。

  【主持人】就目前我國醫院建設而言,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非公立醫院,中醫醫院的建設相對較少。作為我國三甲醫院中知名的中醫醫院之一,您必定有著獨特的管理理念與模式,請您具體談一下。

  【王耀獻】這個與之前的“醫者佛心”是同一個道理,都涉及到根本的問題,即先要學會做人,才能管理好醫院,再先進的現代管理方法,也要使其最後轉化為本地、本單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闡釋:其一,做人的價值取向。我們需要了解到所學知識是為誰服務,或服務的對像是誰;其二,對中國傳統文化背景掌握的程度。在中國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汲取營養,管理水準才會逐步提高。

  就我而言,管理和醫病之根本均是做人。作為一院之長,我去幫助職工,讓他們覺得舒服滿意,他們就會自發主動去幫助病患,自身的正氣就隨之體現出來;幫助我的學生,就相當於後繼有人;幫助基層中醫院,促使它們整體發展起來,也是在為我們傳播良好的聲譽和威望。

  所以,人要積德行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主持人】我們知道,醫院的管理不可能一成不變。您將“2區、1分、1部戰略”,以及國際、國學、國醫文化發展戰略,高質有效地運用到貴醫院的發展管理中。結合以上內容,請您詳談一下在長期管理完善醫院的過程中,有著怎樣的感想。

  【王耀獻】如今的東直門中醫院正在逐漸形成一種態勢。本部位於海運滄,海外分院則處在德國南部,通州也有一個東區,還有一個由60家中醫院組成的聯盟隊伍,由此成就了目前中醫院逐漸團結成一個大家庭、形成一個戰略態勢。

  當然,最基本的經營醫院,需要了解國家宏觀的衛生政策走向。需要強調的是,醫改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突出公益性,即降低費用,讓利病人,提高效率。此外,公立醫院怎麼改,都是醫改中涉及到的內容,探索走出一條他人不敢走的道路。

  縱觀東直門醫院長期的發展過程,本部是根本,主要圍繞著基本醫療服務,就是為絕大多數老百姓服務,同時也是醫院生存的根本。海外的分院,則是探索一條中醫國醫文化如何傳播於世界的道路。通州的東區,其探索的是一條公立醫院的改革之路,即如何把一個醫院的資産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方法:醫院的資産所有權還歸屬於地方政府,但是經營權交給東直門醫院,這也是探索了一條公立醫院的創新之路,實現了跨區域、中央與地方優質醫療資源能夠共同利用的一個典型代表。

  此外,針對東直門醫院國際部,主要體現在“強基層、保基本”,而高端醫療卻沒有涉及,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高端人群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一部分,因此,國際部是探索一條高端中醫藥服務模式的道路。那個由60家中醫院聯盟,更是嚴格按照中央精神,以扶持基層,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而建立的一種模式。

  那麼,在醫院這種發展態勢下,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管理思路,也是通過領會中央的不同精神實現的。總而言之,要上知政策、下知市場、中知管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完善整個醫院。

  【主持人】最後,請王院長對我們廣大的網友説幾句祝福的話。

  【王耀獻】祝天下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王院長,謝謝廣大網友對我們的關注!謝謝大家!(劉佳 王娜 張晗)

  【王耀獻院長簡介】

  王耀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內科主任、腎病中心主任、副院長、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腎臟病分會副會長、健康保健分會副會長,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副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副主編、《中醫藥管理雜誌》副主編等。長期從事腎臟病中西醫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創建了中醫系統第一家集腎內科、透析、移植為一體的腎病中心,提出了慢性腎臟疾病的中醫一體化治療戰略思路。主編《腎臟病中西醫診治》、《中醫藥防治慢性病》、《糖尿病四季飲食》、《呂仁和臨床經驗集》等。發表論文五十余篇。已經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30余名。參與國家“七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課題 ,承擔有國家自然基金、行業專項等課題。曾做客北京衛視“養生堂”和央視“健康之路”,宣講和傳播中醫保健知識,深得廣大群眾好評和盛讚。

  獲獎:“止消通脈寧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研究”獲2001年度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教育部二等獎,“多種腎病同一證型異病同治分子機理研究”獲2005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腎絡癥瘕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獲2008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主2004年度獲北京市勞動獎章和經濟技術創新標兵,2012年獲“東城區有突出貢獻優秀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腎絡微型癥瘕理論及中藥抗腎纖維化的研究。 擅長治療腎炎腎病、內分泌疾病及風濕免疫性疾病。尤其對腎病綜合症、糖尿病腎病、複雜性泌尿係感染、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病及腎功能不全有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