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隨縣:80後姑娘甘做“菇”勇者
來源:隨州日報發佈時間:2024-02-26 17:21:33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陳雲)一個個簡易大棚上蓋著黑色薄膜,棚內務工村民一邊將覆蓋在赤松茸種植基質上的塑膠膜掀開,一邊疑惑地感嘆著“怎麼這幾天都不出菇”。基地負責人馬子涵同樣疑惑,蹲下來用手翻開地裏的種植基質,又拔起幾個長勢不佳的赤松茸仔細端詳。
這是曾都區萬店鎮萬店居委會一處10余畝的赤松茸種植基地,是80後姑娘馬子涵投資10多萬元的心血。1月2日,她像往常一樣來到基地察看出菇情況。
赤松茸,又叫大球蓋菇,口感滑嫩,含多種營養成分。2023菇博會期間,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在專題講座中分析了大球蓋菇等珍稀菌産業的發展前景。在種植赤松茸前,馬子涵也曾去華中農業大學聽課取經,學習相關理論知識。
年輕肯鑽研,已種植香菇9年的馬子涵決定採用稻菇輪作模式,試種赤松茸。説幹就幹,流轉土地、買菌種,2023年秋季水稻豐收後開始點菌種,10月下旬開始出菇。2023年12月大降溫前,出菇情況理想,基地每天可採摘鮮赤松茸近2000斤。“通過種香菇建立的市場渠道,鮮赤松茸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型農貿市場,批發售價每斤20多元,供不應求。”馬子涵介紹。
赤松茸種植充分利用冬閒田,不與農作物爭地,可持續採摘至來年的三四月份。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種完赤松茸的木屑、玉米芯等農作物桔稈廢料,是很好的有機肥料,能增加農田肥力,促進水稻增産。
新增産業,也為當地村民增加了務工增收的機會。出菇多時,基地每天有20多名村民現場採摘。65歲的萬店居委會村民付翠蘭從基地發展之初,就在此務工。“我們年紀大了,一天工錢還能有大幾十,這就很好了。”付翠蘭説。
元旦前一段時間,由於溫度過低,赤松茸生長慢、出菇少,馬子涵在種植基質上覆蓋了一層透明的塑膠薄膜,但效果並不理想。早有心理準備的馬子涵沉著應對,仔細察看後,將基地情況拍成視頻發給邊銀丙教授,向這位隨州菌菇種植的老朋友求助。
馬子涵基地試種的赤松茸,得到了市隨廚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孔德明的青睞,每天她往該公司旗下各餐飲酒店送貨。1月2日,從基地回城區時,馬子涵隨車帶了4件赤松茸。一路上,她忙著與邊銀丙教授語音溝通請教;到了隨廚漁村酒店,她扛貨送到府。
“她就是這樣,選擇了種菌菇,就會想著把這事弄明白、一直種下去。”在表姐李媛媛眼中,表妹馬子涵對種菌菇非常執著。
“這是珍稀菌種。頭一年種,難免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基地出菇量跟不上,馬子涵心情也很沉重,但她甘做“菇”勇者,“增加種植品種、發展菌菇産業,總得有一批人先行先試。如果今年沒種成功,我明年還想再試試,在摸索中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