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神韻隨州

炎帝神農與二十四節氣——炎帝神農系列故事之十

來源:中國網發佈時間:2023-11-30 19:04:41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氣象常識,更是農事活動的參照標桿。二十四節氣是怎樣産生的?傳説是炎帝神農興農耕,在農耕活動中總結出來的。

那時候,炎帝神農教民耕種,教的範圍越來越大,學耕種的人越來越多,遇到的難處也很多,需要一個個地解答。譬如説,很多部落的人會問到什麼莊稼什麼季節下種、什麼時候收割。這些問題拿到當今好回答啊,春種秋收唄!可那時候還沒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説法,更沒有二十四節氣的設置。春夏秋冬四季還有待在農事活動中觀察、思考,總結産生。

炎帝神農愛動腦筋,他首先是觀察莊稼的生長過程,下種、發芽、成長、開花、結實(籽),同時注意到莊稼與草木的相似性,草木發新芽的時候正是大多數莊稼下種發芽的時候,草木旺盛的時候正是稻禾發蔸、揚花的時候,草木葉子變黃的時候正是稻穀一天天變黃(成熟)的時候,這是莊稼和草木生長、榮枯的過程。

另一方面,炎帝神農還注意觀察天上的太陽與冷熱氣候、莊稼生長、草木枯榮的關係,一觀察二思考三與老農拉家常,一來二去,總結出了莊稼、草木的生長週期,也總結出了這種週期與太陽和氣候的對應關係,依據莊稼、草木的生長週期及其與太陽和氣候的對應關係,炎帝神農設立了春夏秋冬四季。

春季,太陽東起,大地回暖,草木轉綠,百花爭妍,稻穀該下種了,炎帝神農派人四鄉吆喝“撒谷啦,撒谷啦!”布穀鳥也飛來助陣,協助炎帝神農催種:“布穀——布穀——”,凡有村落、人群的地方,它都去叫。

夏季,太陽當頭照,南風火辣辣的,河水漲了一次又一次,草木蔥郁,嘉禾茁壯,稻花香千村,玉米高粱長成了大森林,林子裏有人出出進進,嘻嘻鬧鬧。

秋季,太陽偏西南,炙熱變溫暖,原野由綠轉黃,露珠晶瑩,玉米熟了,高粱紅了,沉甸甸的稻穗、黃澄澄的果實,農人古銅色的臉上淌著汗水,挂滿微笑。

冬季,太陽又偏又遠,北風卷著白雪,籠罩了天和地,滴水成冰,燒木為炭,糧食在土倉裏,野獸在林子裏,人們貓在火塘邊或是奔跑在林子裏,這個季節最重要的事情是遠古的“蠟祭”和後來的“過年”,慶祝一個生長週期的豐收,送走冰雪與寒冷,迎來一個新的播種季節、新的春江水暖。

炎帝神農定四季後,方便了農人掌握農時,也理順了農耕部落的生活秩序。但炎帝神農感覺到,僅有四季還不夠,還需細化,於是他繼續琢磨,試著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桿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那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這樣就又增加了4個節氣,稱作“四季八節”。

再以後,後世的人們在農事活動中繼續觀察、思考、總結,對農事精細化管理,在炎帝神農四季八節基礎上對節氣設置進行發展與完善,四季八節發展為二十四節氣。

(本文流傳于湖北省隨州市、神農架林區,劉永國蒐集整理,作者係隨州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隨州日報原社長、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