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炎黃文化

甘肅天水與伏羲祭祀大典

來源:發佈時間:2023-06-26 09:33:37

6月22日上午,2023(癸卯)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肅省天水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慶偉,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甘肅省和天水市主要領導,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僑聯顧問、中國僑聯的代表及當地幹部群眾近萬人參加公祭大典。


伏羲畫像

 

公祭伏羲大典為什麼在天水舉行?相傳,甘肅天水是伏羲的出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自古即有祭祀伏羲的習俗,當代官辦公祭伏羲大典已在天水市連續舉辦了32屆。公祭伏羲大典已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天水位於隴東南,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1℃左右,年降水量500毫升以上,氣候適宜,景色秀美,中心城區兩山夾峙、一水中流,渭河、藉河穿城而過,隴山、秦嶺余脈環抱,是大西北少有的溫暖濕潤之地。天水境內有距今8300——48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大地灣遺址,該遺址和伏羲所處的時間、地點大概一致;有始建於明成化年間,用於伏羲祭祀,並且是全國保存最完整且規模最大的伏羲廟;有伏羲創八卦的卦臺山,以及傳説伏羲出生的伏羲崖、伏羲洞、風臺嘴、牌坊、磚刻等古代遺址;天水境內還有許多跟伏羲同姓的人家。天水民間有許多反映伏羲形象和文化的民間習俗,許多生活習俗中有反映伏羲形象的痕跡,比如卦臺山一帶還有百姓使用八卦形鬥蓋、八卦形灶臺,古民居的門上也常見紀念伏羲的八卦龍花蕊。

中華民族緣何祭祀伏羲?伏羲是比炎帝神農、黃帝軒轅更古老一些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又稱人文初祖。伏羲點燃了中華民族文化源頭的火把,相傳伏羲氏“結網罟、教畋漁”,提升了先民獲取生活資料的能力;“始畫八卦、肇啟文明”,開啟了先民對天地山川的理性認知;他還和女媧氏一起“制嫁娶、正姓氏”,引導先民從混沌的群婚走向固定婚姻,走向姓氏、家庭、家族,推動社會的進步。他是八卦易學文化、龍圖騰文化、姓氏文化的戶肇始者。遠古先民及歷代賢哲,以伏羲及其文化創造活動為基礎,將眾多發明匯聚于伏羲氏身上,復經演繹加工和增益擴展,加上民間傳説、信仰的推衍流傳,逐漸形成內涵豐富的伏羲文化。

伏羲文明由天水誕生和發源,隨著部落遷徙和社會發展,在華夏大地上開枝散葉、相容並包,形成了中華民族早期的文明之源。伏羲文化的創造性、包容性、適應性和奉獻精神,薪火相傳,開啟了華夏文明的序章。伏羲也漸漸發展成為中華民族奮發向上、富有創造精神的形象象徵。

天水祭祀伏羲的日期,古今有一些變化。唐代文獻記載,官方規定每年春季三月三日和秋季九月九日祭祀三皇,明朝採用了天水民間祭祀伏羲的日期,即農曆正月十六和七月十九日,相傳前者是伏羲誕辰,後者是伏羲祭日。今天流傳下來的天水春、秋二祭伏羲的時間,當是明代以來逐漸確定的,並延續至今。2005年6月以來,公祭伏羲大典開始由甘肅省政府主辦,時間選在每年西曆的6月22日,因為這一天是夏至,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

現在,每年一屆的公祭伏羲大典,已成為海內外華人尋根祭祖的盛會,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一年兩次的民祭伏羲活動,則主要以廟會活動形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