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炎黃文化

劉永國:神農嘗茶車雲山

來源:發佈時間:2023-05-09 15:22:33

車雲山,隨州市北部的名山,位於隨縣草店鎮東北部,山體逶迤曲折,綿延兜轉,一山跨兩省,是隨縣草店鎮與信陽市浉河區吳家店鎮、董家河鎮的界山,也是鄂豫兩省共用的著名茶山,著名的車雲綠毫、信陽毛尖就是這座茶山出産的名品。



車雲山山體寬遠,群峰競秀,樹木蔥翠,常年雲霧繚繞,遠看雲霧如車輪滾動。逢遇雨,群山若隱若現;雨後乍晴,團團白雲,翻滾于群峰之間,其狀如萬馬賓士,又似車輪滾滾,車雲山因此而得名。

車雲山獨特的地理與氣候成就了茶樹的誕生、推廣,漫山遍野的茶園則成就了湖北省傳統名茶車雲山毛尖和中國名茶信陽毛尖。

車雲山成為著名茶山,相傳與人文始祖炎帝神農相關。

古時候,炎帝神農住在隨州烈山,在氵厥  水河谷和漂水河谷培植水稻,讓人們吃飽了肚腹,不再受饑餓之苦;他還嘗草味藥,幫人們解除病痛。炎帝神農總是忙忙碌碌,從來閒不住,喜歡到處走走看看,邊看邊琢磨事兒,從耒耜到神農犁、從五穀到百草,他琢磨出了不少與人的生存、生活有用的東西。

有一天,炎帝神農從漂水河谷北上,遠望草店東北有座大山,山上雲霧如車輪滾動,這便是霧雲山,又叫做車雲山。炎帝神農邁開雙腿,健步如飛,要到車雲山去看看。

車雲山九盤十八拐,山重水復,漫山遍野長滿闊葉林、荊棘叢。細看,有一種常綠灌木,個頭不是很高,葉兒卻是碧綠碧綠的,遠遠望去,山坡好象罩上了一層綠色的雲霧。

炎帝神農邊走邊看,攀爬到半山,覺得腹中饑餓,就去林間找東西吃。忽然,他發現路邊樹林間長著一種拳頭樣的果子,青中帶黃,招人喜愛,十分饞人,就摘了幾個來吃。雖然味道不大好,但此時肚裏饑餓,也顧不得許多,一連吃了三個,坐在樹蔭下歇息。過了一會,感到口乾舌燥,喉頭髮緊,渾身發熱發燒,四肢疼痛。炎帝神農心想不好,這是中毒了,那果子怕是有毒之物。得趕緊解毒!

炎帝神農身邊帶著幾塊生薑,他連忙拿出來吃了兩塊,緩一陣再吃兩塊,可還是不行。他又把附近的幾種植物葉子捋了幾把嚼食,一樣一樣嘗試,當嘗到附近那種常綠灌木葉子時,感到味道苦澀中帶有一些清涼。根據以往的經驗,凡是苦味帶涼的植物,對解毒都有作用。於是炎帝神農趕緊把那碧綠的嫩葉子,又捋了兩把,放進嘴裏咀嚼。苦澀、清涼的汁液進入脾胃,沁人肺腑,汁液似在渾身流淌。漸漸地,炎帝神農覺得喉頭舒暢了,疼痛感慢慢也消失了,渾身舒服多了。他高興極了,仔細觀察這些碧綠的小樹,又觀察了一番山形地貌、陽光水源,對隨行的夥伴們説:“這小樹,上承日月精華,下得靈山秀水滋潤,養得一樹精靈,可解渴,可解毒,真是上天恩賜的神物!”

好東西得有一個好名字,炎帝神農與夥伴們商量,給這生津解渴、化毒解毒的樹葉取名為茶,葉為茶葉,樹為茶樹。    從此,炎帝神農巡行各地推廣五穀雜糧、百草醫藥時,又增加了一項內容,那就是教人們種茶樹、制茶葉、喝茶祛毒。由此,車雲山茶樹慢慢地擴展到江淮各地,各地生民都有了喝茶的飲食習慣。

車雲山茶葉為炎帝神農所發現,人們稱之為“神農茶”。

車雲山種茶,古今傳承,到唐朝時譽滿華夏,茶聖陸羽在他的專著《茶經》裏盛讚車雲茶。據傳,武則天稱帝後政務繁忙,日夜辛勞,患上腸胃疾病,久治不愈。那時,女皇從長安已移駐洛陽,有地方官給她送上了包治百病的“神農茶”,實際上就是車雲山毛尖。女皇命人取桐柏山泉水煮茶,湯綠味甘,一日三飲。三日後,腸胃和順,神清氣爽。女皇鳳顏大悅,賜銀地方官,旨令在車雲山修建千佛塔,以彰茶功,以慰茶人。一時間,車雲山毛尖走紅東京洛陽,飲茶很快成為國飲。千佛塔為七層磚塔,建在車雲山山頂仰天窩西北部,周圍山坡平緩舒展,土壤肥厚。一千多年後,千佛塔遭風雨剝蝕,僅剩一層。近年,車雲山人重建了七層磚塔。仰天窩一帶從古至今,是車雲山最好的茶園,這裡的茶垅終年吐翠,茶葉嫩爽香醇。其中還有一株老茶樹,據説是唐代栽植,雖已老態龍鍾,卻仍年年吐芽,生命力頑強。或許,這是當年茶聖陸羽見過的茶樹;或許,則天女皇當年品賞過它翠綠的茶香。

如今的車雲山,山南山北茶滿山,信陽毛尖、車雲毛尖是綠茶飲者的最愛。

車雲山西南麓,隨縣草店鎮設車雲山村。全村十多個自然村掩映在車雲山的綠色山水中。村裏有制茶廠,家家戶戶有茶園,車雲毛尖、芽毫享譽江淮,馳名中華。清明前後,絡繹不絕的客人逶迤進山,為的是遊車雲山,品車雲茶。

炎帝神農在洞庭以北的車雲山發現茶、種茶,後來到了洞庭以南的“長沙之尾”,也十分熱心種茶,羅霄山脈、洣水兩岸山青水綠,是種茶的好地方,也是著名的茶鄉。後來,老人家壽終正寢,陵寢地選擇了洣水東岸的鹿原坡。因為有茶,有茶祖農神的陵墓,人們便稱那塊地方為茶陵,即今湖南省中東部的茶陵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