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專題風采

隨縣藥山村的“豬經濟”

來源:隨州日報發佈時間:2022-11-22 16:42:53

近日,走進位於隨縣均川鎮藥山村的大雄藏香豬生態養殖農場,只見綠樹掩映的豬舍旁,一頭頭體態健碩、憨態可掬的黑豬正悠閒地覓食、嬉戲。近年來,藥山村大力發展藏香豬、黑毛豬特色生豬養殖,配套大型養殖場開展肉豬“二次育肥”,盤活了鄉村集體産業,壯大了村民致富增收的“豬經濟”。

“當初回來養豬,大家都不怎麼看好,連我父母都不支援。但我想用行動告訴大家,農村也有廣闊的舞臺,農業也有美好的前景。”藏香豬生態養殖農場負責人吳萬雄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學的是生物工程專業,在大學期間,就對農業農村發展有著濃厚興趣。

2019年,吳萬雄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和優裕生活,毅然返回老家藥山,在海拔最高的山頭,踏踏實實養起了藏香豬。他憑藉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從25頭母豬起步,只用了3個月,便將養殖規模擴大到125頭。“正常情況下,一頭藏香豬每窩最多産仔5頭,但我養的豬,每窩産仔8頭,而且成活率百分之百。”經過3年多的經營,目前吳萬雄的養殖場存欄生豬200頭,年出欄成品豬600余頭,收益50萬元以上。

藏香豬,又名“人參豬”,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豬種,喝泉水、吃山珍長大,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逐漸成為餐桌上的“新寵”。為了保證豬肉的品質,吳萬雄每天起早貪黑在農場忙活,每天早上,他都會將豬放出來活動,晚上把豬喚回豬圈。“藏香豬是放牧型豬種,以草食為主,一年左右才能出欄,抗病能力要遠遠強于普通豬,肉質也會優於普通豬肉。”吳萬雄説。

吳萬雄告訴記者,前幾天他認真聆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讓他更加堅定了在農村幹下去的信心。在他的帶動下,藥山村先後有6戶村民通過養殖藏香豬增收致富。

在藥山村,村民董登朝養殖的黑毛豬同樣“錢”景良好。相比傳統生豬養殖,黑毛豬抗病能力更強,肉質更緊致,價格也更穩定,市場供不應求。據悉,董登朝養殖本地生豬近10年,兩年前暴發的非洲豬瘟,讓他的半生積蓄毀於一旦。“普通肉豬育肥,只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黑豬出欄需要10個月甚至一年,但黑豬發病率低,單價更高,對於我們養殖戶來説,收益更穩定,風險也小得多。”董登朝説。紅安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是藥山村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該合作社2004年組建,現存欄種豬2500頭,年出欄肉豬4000頭,收益穩定在1000萬元以上。

藥山村黨支部書記董長明也是生豬養殖的一把好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前,董長明有8年的養殖經歷,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21年,藥山村與紅安養殖專業合作社對接,採用“村集體+村幹部”模式,投資40萬元,開闢生豬二次育肥産業。預計每年育肥半成品豬100頭,可為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二次育肥産業時間短,風險小,有董書記成熟的養殖技術做後盾,利潤更加穩定可控。”負責項目日常管理的村退休會計、老黨員賀祖國説。目前,豬場存欄肉豬93頭,長勢良好。

“厚重而古老的藥王山文化綿延千年。今天,我們追隨炎帝足跡,大力發展生豬養殖,就是要利用好藥山獨有的山水資源,在綠色環保的基礎上,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下一步,我們將從特色種養殖入手,引進優質的肉豬品種,採用生態的養殖模式,將藥山的‘豬經濟’發揚光大。”董長明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