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多彩大洪山

大洪山熊氏祠村:幹群齊心協力締造最美民俗小區

來源:大洪山名勝風景區管委會發佈時間:2022-11-15 15:23:29

一排排明亮的新居錯落有致,一條條綠化帶裏鮮花吐蕊,房前屋後整潔有序,家家戶戶安居樂業......這是近日記者在大洪山風景名勝區長崗鎮熊氏祠村民俗小區看到的真實場景。

熊氏祠村民俗小區住戶200余戶,為該村原一、二、三組村民集中搬遷的安置區。今年來,該村堅持以“村灣夜話”活動為載體,與小區居民共商共議,從議定的一件件小事抓起,幹群齊心打造最美民俗小區,共同締造美好鄉村幸福生活。

小議題  解決大民生

在該村民俗小區旁邊的一大片菜地裏,蘿蔔、青菜、白菜,各種時令農家菜長勢喜人,村民三三兩兩的在打理自家的菜園。“這是今年分到的,每家每戶都有”,正在菜地裏勞作的村民廖國輝高興地介紹道,“通過群眾的建議,村裏辦了一件大好事,我們再也不用在街上買菜了。”

圍繞議定的居民無種菜土地問題,該村決定由鄉村合作公司將村裏託管的閒置土地利用起來。説幹就幹,鄉村合作公司出機械,群眾出勞力,一週不到,一片30余畝的土地平整有序,家家戶戶種上了農家菜。

“把群眾動員起來,讓群眾參與進來,難事也不難了。”該村支部書記萬勇表示,通過“村灣夜話”活動,大家一起出謀劃策解難題,然後一起行動,辦成了多件群眾認可的好事、實事。

勤耕耘  鋪就致富路

“不光是解決了菜地問題,我們還將另外200余畝的託管土地開發出來,種上了隨州香稻及其他農作物。”萬勇介紹道,“今年僅香稻一項就收穫40余噸,小區居民參與勞作增收的同時也大幅提高了村集體收入。”

小區居民王雲朝因年齡較大,一直在村合作社參與香稻種植等勞作。王雲朝介紹道,“自己今年就在家門口勞作,已獲利7000余元,既方便也創收了,會一直幹下去。”

據了解,為解決議定的小區居民無土地創業難問題,該村鄉村合作公司吸納了小區20余戶居民就近參與勞務,戶平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時,鄉村合作公司還通過義務勞務仲介的形式,為30余戶居民介紹了勞務輸出,戶平年均增收8000余元。

一起幹  建設美好家園

腰包鼓了,小區居民對生活的環境要求也提高了。在居民付喜紅家門口,付喜紅一邊哼著歌,一邊打理自己種養的盆栽。“看到小區現在的環境越來越好,自己也閒不住,每天都把自家門口打掃的乾乾淨淨,再種點花花草草,既美觀又與周邊的環境相融洽。”

針對小區內住戶密、人口多特點,該村在小區內先後成立紅色物業紅色物業自管小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等,採用“黨支部+黨員+群眾”的模式推進小區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居民管理新模式。以“十星級文明戶創建”、積分管理等活動為載體,讓群眾互評、互議,互相監督,爭先創優蔚然成風。

村支委董長華自己居住在小區內,負責著片區內8戶黨員30余戶居民的環境共創活動。對於日常創建多動,董長華深有感觸,“基礎設施怎麼建,如何管,居民一起商量定。建設中,大家一起動手,徹底改變了“幹部幹,群眾看”的舊思想,真正達到了共建共管的目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萬勇表示,後一步,村“兩委”將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帶著群眾一起幹,讓幹部用自己的智慧、靠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建美好家園,共同締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