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湖北宜昌市召開水利地方標準新聞通氣會,通報了該市兩部水利地方標準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主要特點。
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孟麗介紹,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河流眾多。近年來各類涉河建設項目日益增多,河流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隨著國家“放、管、服”改革快速推進,涉河建設項目管理難度日益增加,出臺了《宜昌市涉河建設項目管理技術規範》。在三峽大壩庫區,消落帶的生態修復曾是“世界性難題”,在多年開展長江岸線生態治理過程中,宜昌水利部門摸索總結出一套技術規程,制定了全國首部《河湖水位變動區岸坡生態修復技術規程》地方標準。這兩部《規程》《規範》的制定和執行對保護河流生態環境、預防水土流失、維護水資源安全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增強了社會公眾對涉河項目的信任和參與度。
據悉,《河湖水位變動區岸坡生態修復技術規程》地方標準於今年1月25日發佈,2月26日正式實施。西陵區水利局副局長汪俊表示,該《規程》的發佈對長江岸線生態環境的修復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其中,生態護岸從植物如何選擇,到怎樣根據水流速度選擇固定方式等細節著手,提出詳細技術要求,並進行品質跟蹤監測。在宜昌城區葛洲壩上游的一處江心島上,按照新標準,使用新材料進行生態修復的岸坡上,已經長出了近50公分高的植被,復綠效果十分顯著。這片區域也是中華鱘核心自然保護區,更是目前已確認的唯一中華鱘自然繁殖産卵場,岸線生態復綠,也給“水中大熊貓”創造了更好的生産、生活環境。
下一步,宜昌市將結合河湖庫“清四亂”,加大對違法違規典型案例的曝光和宣傳力度,搭建公眾知情平臺,暢通公眾知情渠道,提升全社會對加強涉河建設項目管理的理解和支援,推動形成知法守法、保護河湖的濃厚氛圍。
審核: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