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武漢市政府參事,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卓越學者”特聘教授,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二級教授,中國故事創意傳播研究院院長陳先紅應邀做客武漢紡織大學第十四期經緯名家講堂,作《講好中國故事的三個維度》主題報告。
武漢紡織大學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二級院部書記、副書記,輔導員代表、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代表,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參加本次講堂,講堂由該校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新聞中心主任劉戈主持。
講好中國故事的第一個維度就是要講好中國故事的國家立場。陳先紅強調,中國是一個由歷史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逐漸形成的具有文化共同體特質的主權國家。新的中國觀應該是傳統中國、現代中國和全球中國的合一。傳播中國感召力、中國創造力、中國公信力成為中國講好國家故事,提升國際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策略。
講好中國故事的第二個維度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策略。“人總是在講故事,他的生活被自己的故事和他人的故事包圍”“人類這一物種應該被稱為‘敘事人’”。陳先紅借助數位名人的評價,強調了講故事作為一種軟實力戰略,在塑造當今國際傳播格局中的關鍵作用。她認為,講好中國故事的核心在於展現中華文明在全球化時代中的復興、轉型和創新,應將“文化中國”“發展中國”和“開放中國”作為新時代中國形象的定位和核心敘事框架,根據不同的國際受眾和話語空間,制定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的故事化傳播戰略。
講好中國故事還需講好中國故事的傳播觀。陳先紅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的元敘事傳播戰略構想,認為在國際傳播的舞臺上,可將家庭價值觀、春節、漢字、《西遊記》以及儒釋道信仰作為傳播中國故事的五大“元故事”樣本。這些故事不僅跨越了中外文化的界限,也連接了古今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交流的開放性。它們在中國文化的理念、儀式、符號、産品和信仰等各個層面,都具有根本的敘事特質和廣泛的傳播功能,能夠從“家國天下”“團結包容”“公平公正”“樂觀神奇”到“天人合一”等多個修辭視角,提煉出中國文化的“元話語”基礎。
現場互動環節,陳先紅詳細解答了同學們的有關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議。(通訊員:盧宇琳、趙詩)
審核: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