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明,露珠兒晶瑩,襄河堤壩公路伸向遠方。
鄉村醫生劉鏞套上厚外套,騎車趕往十多公里外的胡場鎮陳小垸村,開始一天的“日常”。
6年前,當他報名選擇做一名鄉村醫生時,就預想到了今天的日子:清新恬淡、寧靜安穩。他“慶倖當初的選擇”。
24歲的劉鏞是湖北省仙桃市近年定向培養的221名大學生村醫之一。花樣年華、蓬勃朝氣,以專業化、規範化素質,改變了村醫的群體形象,為守護鄉村健康注入青春力量。
“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落實落地
守護鄉村健康有了青春力量
陽光灑進村子,田野薄霧消散,幾聲狗叫由遠及近。
村民陳大爺來到村衛生室。
“大爺,您頭還暈嗎?”劉鏞趕忙招呼。
“嗯哪,好些了,可還有些重。”陳大爺昨天來看過,開了3天的藥,病症輕了些。他早上沒事,轉過來看下。
量血壓,聽診,問病情,劉鏞動作麻利:“沒事的,您按時吃完藥,多休息,就會好的。”
村衛生室門外就是小廣場,村民愛在健身路徑上玩。有個頭痛腦熱、這兒那兒不舒服的,就順便來瞧一下。
劉鏞是仙桃市胡場鎮北湖垸村人,在城區買了房,一年多前來到陳小垸村當村醫,已經融入當地村民生活。
劉鏞是仙桃市首批定向培養的“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之一。
2021年8月,湖北省衛健委、省委編辦、省發展和改革委等八部門出臺了 ”萬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項目實施方案,提出以鄉村醫生為重點,培養一批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基層衛生適宜人才,通過訂單定向培養、社會招聘、上級機構派駐、學歷提升等方式,提高接受過醫學專科學歷教育的鄉村醫生比例,在2025年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目標。
仙桃市創新推動項目落實落地。早在2018年,就率先啟動了鄉村衛生後備人才訂單培養計劃,委託仙桃職業學院招收仙桃籍醫學生,3年為全市培養150名臨床醫學村衛生室全科醫生。學生的學費、教材與住宿費及代收費等費用,由財政支付,並給予適當生活補貼。以此培養一批大學生村醫,優化村醫年齡結構,提升專業化素質,緩解鄉村醫療衛生人才短缺的矛盾,織密兜牢農村衛生健康服務網底。
2021年9月,該市又出臺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全省”萬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項目,制定”大學生鄉村醫生”管理辦法,落實”鎮聘村用”措施,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引進、保障、培養機制,多渠道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如在崗鄉村醫生參加養老保險給予適當補助,提高村衛生室運作經費補助,保障鄉村醫生合理收入等,讓大學生村醫幹得好、留得住。
“前些年比較沉寂,近兩年生源‘爆滿’,大學生村醫受到了學生及家長追捧。”仙桃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科負責人付力介紹,大學生村醫彌補了鄉村醫衛人才短板,夯實了鄉村公共衛生基礎,國家政策鼓勵,仙桃優惠加碼,工作體面穩定,這項工作大有可為。
仙桃市前兩批定向培養的221名大學生村醫,已分別充實到15個鎮衛生院和115個村衛生室,全市1003名村醫也進行了中醫適宜技術培訓,村醫素質及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全市基層首診率達67%以上。
“1+N”“一對一”定向培養
大學生村醫幹得好留得住
與劉鏞通過普通高考報考大學生村醫不同,胡場鎮河口村村醫付文耘則經歷了更漫長的成長路徑。率直、潑辣的付文耘坦言:“七八年學醫路雖然艱辛,但心想事成,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學習、工作狀態。”
付文耘先在仙桃職院上了3年中職,學護理,臨畢業時,她媽媽看到了大學生村醫項目招生公告,母女倆一合計,覺得學了護理再學醫,多一樣本事有飯吃,大學生村醫非常適合,讀書幾乎不用自己花錢,當即報了名。2018年,她如願考入仙職“村醫班”。
3年臨床醫學專科畢業後,她又通過嚴格篩選,進入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規培,每個科室輪轉,鞏固理論知識,學習臨床經驗。一年規培結束,又根據定向委託培養協議,分配到胡場衛生院,跟班見習半年,在實踐中磨煉提升。經考試、考核,才正式上崗河口村村醫。
“上崗是繼續學習的開始。”胡場鎮衛生院院長鐘武介紹,大學生村醫在校學習只是初始階段,必須經歷規培、見習,即“1”訓;還要跟著老村醫“拖”,即“N”煉,以”一對一””面對面”“傳幫帶”。通過“學思悟”,提技能,煉作風,磨素質,長見識,從而適應鄉村醫生工作環境和節奏。
新上崗村醫須由老村醫幫帶兩三年,這是胡場衛生院為大學生村醫量身定制的成長“標配”。
付文耘勤奮好學、又上進,75歲的老村醫閔鐵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護她、教她,她學到了很多在實踐中才遇到才學到的東西,現在已能獨當一面。每天上午,老村醫去看一下,照個面,遇到疑難問題,指導她處置;下午就完全“交班”。
“上午守門診,以看病為主,下午抽時間出去跑,做公衛工作。”付文耘説自己的工作節奏像“陀螺”:
基本醫療服務,為村民解決感冒發熱、頭疼頭暈等基本問題。河口是大村,每天要接診二三十人;
為村裏的慢性病老人、孕産婦、0~6歲兒童等重點人群提供隨訪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慢病患者隨訪和管理,督促按時按量服藥、定期復查,聯繫上級醫院轉診等;
走村入戶,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到府服務,宣傳慢性病、傳染疾病防控和健康知識……
“我是村醫,是村民健康守護人,做好這些事,把好衛生第一關是我的職責。”前不久,付文耘通過了全市組織的鄉鎮衛生院入編考試,成為“帶編”大學生村醫的一員。考上編制,“只是對我前段學習、工作的認可,對我不會有其他影響,我不會離開村醫崗位。”她説。
她把家安在仙桃城西,開車到村裏不過一二十分鐘,比在城裏上班還便捷。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這份工作,適宜這份工作,家裏人都支援我,這是最讓人開心的。”付文耘樂哈一笑,勁頭十足。
接過接力棒守護村裏人
貼心“醫”靠溫暖可感可及
胡場鎮是仙桃市安排大學生村醫較多的鎮,首批下派的5人經過規培、見習、考核,並徵求本人意見,已全部到村到崗;今年又安排了7人,目前在鎮衛生院見習,也將安排到村。
“大學生村醫是村裏和我們院裏的‘活寶貝’!”胡場鎮衛生院院長鐘武説,大學生村醫生龍活虎,與村民打成一片,熟悉村情及村民健康狀況,是支撐農村衛生健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對一些慢性病、常見病防治,能起到“首哨”“首診”“首治”作用,從而推動實現“小病不出村”。
當村醫一年多,劉鏞印象最深的是,那天早上,一個60多歲的婆婆,用三輪車拉著爹爹來看病。爹爹臉色蒼白,嘴唇發紫,口吐白沫,一臉痛苦表情。聽診,查血壓,問一早吃了什麼東西、頭天晚上有沒有哪不舒服,爹爹説話很含混。劉鏞初步判斷可能是食物有問題,連忙打電話給鎮衛生院,説明情況,請求急救;同時清理病人口腔異物,保持呼吸通暢……
不到一刻鐘,急救車趕到,接走病人,劉鏞這才緩過神來,剛才這一幕太緊張,太讓人揪心了。病人年紀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收治,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這也堅定了他站好村醫這班崗的決心:自己生在農村,父母還在農村,沒有理由不守護好他們的健康。
5天后,爹爹出院,感謝劉鏞及時有效的救治。
村醫既是醫生護士,又是藥劑師,還要做公共衛生服務、慢性病防控等,需要把自己變成多面手。付文耘的體會是,改變村民的健康觀念,比防病治病還要難。村民們習慣小病拖、大病扛,基本沒有疾病預防概念。每次出診隨訪,付文耘都不停地向村民傳播健康知識,講解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了解村民的就醫需求,儘自己努力去服務村民。
麻港老街,麻港中心衛生室窗明几淨,清爽雅致。中心衛生室是一家“聯村衛生室”,輻射、服務周邊上麻、西灣、棗子湖等5個村、11000多村民。
24歲的胡澤雲是這裡的大學生村醫。他參加了市裏的中醫適宜技術培訓,並被選派到外地參加了專項學習。中心衛生室為此開設了康復理療科,幫助解決村民頸肩腰腿痛問題。
這裡是湖區,慢性勞損引起的頸肩痛、腰背腿痛情況較多。康復理療科的開設,以遠紅外、推拿、拔罐、針灸等辦法,有效解除病痛,受到村民歡迎,已治愈200多人。中心衛生室準備增加床位,改善醫療條件,更好地服務村民。
大學生村醫除了就近就便提供診療服務,更重要的是參與公衛工作,夯實公衛基礎,落地公衛項目。目前我市實施的公衛項目有20多個,像老年人體檢、慢性病篩查管理、婦幼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檔案、傳染病協管等,大學生村醫的參與,落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大學生村醫是村民健康的重要“醫”靠。仙桃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鄒琴認為,落實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就要以基層為重點,加快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落實好大學生村醫項目,就是要讓大學生村醫有保障、有獲得感,幹得好、留得住。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把河流、田野、樹木鍍上一層金黃。村頭又響起熟悉的廣場舞旋律。劉鏞望著恬靜而溫馨的景象,開始了新的守候。(通訊員:曉旦)
審核: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