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4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漢開幕。作為“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首個國家級大會,這一會議已在武漢成功舉辦四屆。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向首屆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發來賀信,要求“湖北省和武漢市以此次大會召開為契機,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5年來,從無到有,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産業規模已超1.2萬億元,“5G+工業網際網路”正架起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數智橋”。

在武漢,在“數智橋”的連接下,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的創新發展藍圖正在徐徐繪就。

■産業數字化

武漢頂級節點接入企業同比翻番

今年,大會以“實數融合智造翹楚”為主題,更體現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會前,工業和資訊化部組織媒體來到武漢多家企業實地調研,了解“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新型工業化成果。

百聞不如一見。在武漢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現場,借助於覆蓋全港的高性能網路,智慧閘口、無人集卡、智慧理貨等應用得以順暢實現。通過中控室遠端操作方式,可以輕鬆調度碼頭裝卸工作。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有限公司生産操作部經理陳曉勉介紹説,目前,這些技術應用已經常態化,自動化裝卸和運輸量佔比達到50%,相較人工作業,效率提升超20%。

在連續三年被工業和資訊化部認定為“雙跨”平臺的東智工業應用智慧平臺,目前服務企業總數已達30490家,遍佈全國。TCL實業副總裁、湖北格創東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何軍告訴記者,如今,格創東智已經累計交付200余個整廠標桿項目。智慧工廠標準化建設方案在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已有多個成功案例。

近年來,武漢在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基礎設施超前佈局,大力建設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全國領先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及一批大容量的數據中心,這些堅實底座為“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武漢市5G基站累計達到5.1萬個,每萬人基站數量超39個,是全國首批千兆寬頻城市。全市各類5G行業虛擬專網已覆蓋裝備製造、光電子資訊、食品製造、汽車、生物醫藥等本地主要産業集群。

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是跨區域工業網際網路互聯互通的“神經中樞”。截至10月底,武漢頂級節點標識註冊量突破238億個,同比增長44.5%,接入企業節點超3.5萬家,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

■數字産業化

嵐圖依託5G網路實現從自動化到智慧化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相關專家認為,工業網際網路能夠促進數字産業集群化,一方面推動5G、人工智慧、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全面突破和迭代創新;另一方面匯聚産學研用各類主體,深化創新合作,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

在嵐圖汽車5G+全連接工廠的總裝車間,記者看到,5G網路覆蓋從衝壓、焊裝、涂裝到總裝的整車製造全流程。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發展總監陳捷告訴記者:“通過5G網路,能把整個工廠所有生産過程數據採集到一起,只有數據量上去了,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從自動化到智慧化,才算‘智造’。”

陳婕介紹,以質檢為例,嵐圖總裝車型式樣日益增多,以往大量質檢依靠人工,柔性化生産大幅受限。依託聯通5G+MEC專網優勢後,企業自研AI大模型,基於運動控制和機器視覺演算法,能實現多車型、高精度、全方位的自動化質檢,真正地定制化生産,實現從訂單到交付“千人千車”。

這只是武漢發佈的首批人工智慧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典型案例之一。

在長飛光纖的光纜5G工廠內,5G+工業網際網路支撐大模型在工業中投入應用。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資訊技術部經理助理胡成國介紹,在5G環境下,大模型可以做很多優化工作。比如在誤差識別方面,將故障照片上傳後,基於模型去分析屬於哪種異常,是鼓包了還是熔接異常等。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曾展望,隨著大模型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工業領域,更多技術潛能將被激發。

在武漢,通過武漢人工智慧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建賦能,並圍繞5G+人工智慧、5G+VR/AR、5G+車聯網等重點方向發展數字産業化,衍生出人工智慧産業垂直大模型等生産力工具,推動製造企業從傳統的大規模生産模式逐漸轉向更加靈活的定制化生産模式。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雙千兆”工廠搬運任務由自動導引車包攬

年內,國內首個全區範圍全覆蓋、百餘架無人機全自動巡飛的低空經濟創新實踐將迎來新突破——普宙科技與東湖高新區深度合作的空天地一體化智慧城市項目將驗收交付,該項目已成為全國標桿。

據中國電信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公司總經理鮑濤介紹,基於5G-A、F5G-A等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技術,武漢電信攜手相關單位打造低空智聯網,讓無人機合規、安全、高效飛翔,為低空經濟修築發展“天路”。

在烽火通信光纜數字製造産業園的5G與F5G“雙千兆”工廠,每天2000多次的搬運任務,由各式各樣的AGV(自動導引車)包攬,從“人找料”變成“料找人”。

在馬應龍藥業的5G全連接中藥生産線上,5G專網實時傳輸園區溫度、濕度等數據,從輔料處理到配製、灌裝、包裝“一氣呵成”,全自動生産讓産能提升60%以上。

下一代通信、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無論是城市突破性發展優勢産業的火熱一線,還是追逐未來的未來産業新賽道,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全面逐新。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顯示,2023年以來,我國5G、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持續取得突破,數據要素市場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産業體系不斷完善,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産率鞏固提升,支撐了我國新質生産力的積累壯大。

在武漢,2023年數字經濟總體規模佔GDP比重已提升至48%,在經濟發展中最活躍、影響最廣泛,未來也將持續釋放創新活力。(記者李佳陳智通訊員范雙全金玉立王雲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