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博物館熱”不斷升溫

湖北省博物館8月接待觀眾56.5萬人次

創建館70餘年來單月迎客最高紀錄

在湖北省博物館一樓展廳

曾侯乙編鐘作為“明星展品”

驚艷了一批又一批遊客

曾侯乙編鐘。圖源:湖北省博物館

整套編鐘共65件

分三層八組懸挂于彩漆鐘架之上

是迄今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好

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而這套來自2400多年前的“禮樂重器”

就出土自

隨州

隨州城市風光

據《中國湖北2024》記載

隨州位於湖北省北部

現轄1縣1市、曾都區

隨州高新區、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除“編鐘之鄉”外

還擁有“炎帝故里”“香菇之鄉”

“專汽之都”等多張“名片”

已成為閃亮的“鄂北明珠”

隨州專汽企業生産車間

“這就是湖北”專欄第八站帶你走進

漢襄肱骨、神韻隨州

一見鍾情

古人建城繁衍的“重要陣地”

隨州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

地勢地貌呈“三山環伺,一水中流”的格局

降水充沛且難成災

流水衝擊的小“平原”適應耕種

大洪山。圖源:隨州日報

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逐水而居

炎帝在這裡開創了燦爛的農耕文明

制耒耜、植五穀、織衣裳、做房屋

人類至此進入了居有定所、食有五穀的時代

炎帝故里。圖源:隨州市人民政府官網

據史志記載

隨州建城時間久遠,居住人口較多

曾國在隨州區域存續近800年

禮樂文明在此留下璀璨印記

曾侯乙墓。圖源:隨州市人民政府官網

1978年

隨州城西北約2千米處

擂鼓墩傳來陣陣聲響

某單位擴建廠房的過程中

發現一大片褐色土層

曾侯乙墓就此驚艷問世

曾侯乙尊盤。圖源:湖北省博物館

青銅、金、玉、漆、木、竹

曾侯乙墓出土各種器物15404件

集中展示了先秦社會的文化符號

其中,曾侯乙編鐘“一鐘雙音”

作為冶金鑄造技術和禮樂文化的載體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編鐘鑄造精美、音樂性能完好,具有“一鐘雙音”的特點,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稀世珍寶”。

在隨州

吹過的風都是文化,走過的路都是歷史

每年炎帝誕辰紀念日大量華人來這尋根謁祖

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

已成為有廣泛影響力的民族文化品牌

文化基因不斷傳承

成為隨州最厚重、最絢爛的底色

已連續15年成功舉辦的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在全球華夏兒女中具有廣泛影響力。圖為尋根節拜謁大典

鐘靈毓秀

山河為詩成就人傑地靈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李白曾如此讚美隨州

隨州地處隨棗走廊

北方的桐柏山與南方的大洪山隔城相望

涢、㵐二水穿城而過

不高不低的山、流徑寬廣的水

共同成就了隨州

市如銀杏城如鬥

半邊山水半邊城的雅韻

大洪山是湖北省唯一一座獨立內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主峰寶珠峰海拔1055米,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盛譽。

在《中國湖北2024》隨州頁上

大洪山銀裝素裹,霧凇連綿一片

晶瑩剔透的冰淩挂滿枝頭

陽光照耀著山頂樓臺

瓦檐反射出金光,顯得神聖而莊嚴

洛陽銀杏谷。

在曾都區洛陽鎮

綿延12公里的古銀杏群帶著歲月的低語

塑造了一場黃金夢境

這裡有千歲以上的銀杏樹308棵

百歲以上的銀杏樹17000多棵

是全國最大的古銀杏群落之一

周邊散落著周氏祠、胡氏祠等古建築

講述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隨州銀杏谷(應為gif動圖)。圖源:隨州日報

文人墨客在隨州留下逸聞

大賢季梁興政于隨

最早提出“民為神主”“先民後神”

隋文帝楊堅發跡于隨

創立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大文豪歐陽修在此畫荻學書

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抱樸谷康養旅遊區。圖源:隨州日報

將自然與人文深度融合

隨州推出了多條精品文旅線路

隨州文旅局局長扮相上陣

白衣俠客、曾侯乙、唐僧、黑神話·悟空

多則短視頻爆紅網路

隨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抖音賬號首頁。圖源網路

歐陽修在《李氏東園記》中寫到

“隨雖陋,非予鄉,然予之長也,豈能忘情于隨哉”

今日到隨州,品嘗拐子飯、登金頂觀星

訪炎帝故里、遊名人故居

也能讓人感慨:豈能忘情于隨

桃源村。圖源:隨州網

鐘鳴鼎食

經濟實力實現千倍級增長

東承武漢,西接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州

隨州居“荊豫要衝”,扼“漢襄咽喉”

是由東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轉机站

隨州一河兩岸。圖源:隨州市人民政府官網

2023年

隨州全市生産總值達到1330.8億元

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065倍

經濟實力實現千倍級增長

這背後是一代又一代的接續努力

專汽之都。圖源:隨州市人民政府官網

上世紀60年代

三大國有專用汽車廠相繼落戶

奠定了隨州專用汽車産業的發展基礎

半個多世紀的成長嬗變

隨州專汽産業年産值超600億元

“專汽之都”聲名遠揚

全國生産的每7輛專汽就有1輛是隨州造

30公里專汽長廊緊盯新能化、智慧化、網聯化

對接“漢孝隨襄十”萬億級汽車産業走廊建設

以車為媒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

隨州香菇。圖源:隨州日報

1978年

楊新美教授在三里崗鎮楊家棚村

播下了人工栽培椴木香菇的星星之火

40多年來隨州香菇産業不斷發展

中國每出口5朵香菇,就有1朵産自隨州

全産業鏈産值近500億元

撐起了30多萬菇農菇商的勤勞致富夢

“菇的辣克”系列香菇醬

每年以6億多元的銷量

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菇的辣克”系列香菇醬。圖源:湖北日報

炎帝神農巍峨,開創文明先河

曾侯乙編鐘跨越千年,震撼寰宇

炎帝的首創精神

青銅器鑄造中的匠心精神

正在隨州傳承興盛

新時代的隨州

要接著奏樂,接著“舞”

以上海報圖片除特別標注外均選自《中國湖北2024》。該書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書局出品,以中英文對照形式,全景式展現湖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為各國朋友了解湖北提供幫助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