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紡織大學研“習”之路實踐團赴蒲紡片區開展“探尋三線建設歷史賡續紅色紡織文化”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與三線建設的親歷者及其後代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尋訪紅色紡織故事,聆聽歲月回聲、傳承三線精神。

“説起蒲紡,原來那時候還叫二三四八,我一直都有蒲紡情結……”全國人大代表、“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三四”織布巡迴操作法首創者張藝霞帶與同學們座談時重溫了蒲紡的生動故事。

訪談期間,同學們向張藝霞介紹了紡大“月面國旗”的故事,張藝霞豎起大拇指,並鼓勵實踐隊的成員:“作為大學生,你們要把你們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中,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的路。”

“我成長在蒲紡,工作在蒲紡,除了本碩求學的7年時間,我所有的生活都圍繞著蒲紡……”桂花樹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趙楊説。在訪談中了解到她的父母就是三線建設者,她自己是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卻毅然選擇留在基層工作。

“蒲紡在我們中國紡織史、三線建設史、國企發展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蒲紡黨工委書記、工委主任楊昆明回憶了蒲紡人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憑藉“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山溝裏建成十里紡城。展望蒲紡在康養、文旅、大數據産業等領域的發展潛力,楊昆明強調了三線精神在新時代的重要性,並鼓勵實踐團成員多唸書、從一點一滴做起。

據介紹,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習”之路實踐團將結合學科專業特色,持續聚焦三線精神,挖掘三線故事和紅色紡織故事,將傳承三線精神與弘揚紡織文化特色相融合,讓同學們在實踐中上好點亮紡織文化地圖的大思政課。

(通訊員:鄭婷、任詩涵、尹新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