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19時,根據長江水利委員會調度令,三峽水庫增開3個泄洪孔至9孔泄洪,出庫流量增至4.3萬立方米每秒,搶抓當前中下游降雨偏少機遇,騰出足夠防洪庫容,應對“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長江上游大洪水的準備。
15日,在三峽大壩右岸,記者看到,奔騰的江水湍急而下,通過大壩9個泄洪孔,激起接天水霧,如九龍吐珠,蔚為壯觀。當日8時,三峽水庫水位達165.86米,較常年同期大幅度偏高。
自6月18日長江中下游入梅以來,長江2024年第1號、第2號洪水接踵而至。為有效應對2號洪水,避免與1號洪水疊加,長江委調度三峽水庫攔洪削峰,削峰率達32%,避免長江中下游宜昌至武漢約700公里河段超警戒水位。
7月8日以來,長江流域主雨區由長江中下游轉移至長江上游,四川、重慶及三峽庫區等地持續強降雨,岷江、嘉陵江等支流發生多輪漲水過程,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逐步上漲。7月10日,三峽水庫啟動今年首次開閘泄洪,至14日,三峽水庫持續增開至9孔泄洪。
7月16日,長江流域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歷史上長江流域性大洪水大多發生在此期間。新中國成立以來,1954年、1998年、2020年3次長江流域性大洪水中,三峽壩址最大流量均出現在8月上中旬,漢口站最高水位均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今年是三峽工程動工建設30週年,每到汛期,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的三峽水庫,防洪庫容可達221.5億立方米。在“大國重器”的強大防洪能力下,長江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