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最硬的骨頭、解最難的問題,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才能更好守護綠水青山

河水又黑又臭,水面上不時泛起灰黑色的泡沫。跟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媒體記者在湖北武漢黃陂區灄口街道的老泵站河看到此番情景。居民反映“每到下雨之前,河水就會更臭”。督察組發現,水體長期黑臭問題,當地既不如實公示,也未開展有效治理,有關部門也未督促整改。

前不久,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連續通報多件典型案例。督察暴露問題、敲響警鐘,明確要求、壓實責任,再次證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是推動地方和相關部門落實生態環保責任的硬招實招。

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奔著問題去、奔著責任去,緊緊盯住生態環境領域的突出問題,形成了深入調查、劍指問題、敢動真格的鮮明特色。近年來,在督察推動下,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陜西秦嶺北麓違建別墅、青海木裏礦區非法開採等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一批違法違規項目被叫停,一批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得到實施,一批傳統産業優化升級,一批綠色生態産業加快發展。從實踐探索看,堅持問題導向,敢於動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問題不放鬆,推動一些地方解決多年積累的生態“頑疾”、環保“欠賬”,就能堅定各方信心,形成守護生態環境的更大合力。

踩著紅線、丟了底線,依賴傳統發展路徑,甚至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通過典型案例通報不難看出,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仍然沒能認真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這説明,長期積累形成的生態環境問題,高速增長階段形成的發展方式慣性,還沒有徹底解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高懸,啃最硬的骨頭、解最難的問題,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才能更好守護綠水青山。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抓生態文明建設,絕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和念頭。方此之際,必須繼續發揮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這裡以前有個攤位宰雞宰鴨,地上污水比較多,現在環境弄得清清爽爽的”,浙江麗水慶元縣城東蔬果批發市場,一名市民有感於環境之變。改變,源自慶元縣接到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相關投訴信訪件。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制度建好用好,聚焦重點領域“硬骨頭”,也瞄準困擾群眾的“小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定能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