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總長約3.45公里的武漢東湖綠道三期機動車道恢復雙向通行,標誌著東湖綠道三期距離正式開放又近了一步。

東湖綠道三期沿東湖南路建設,起于雙湖橋,止于“一棵樹”,全長約3公里,沿線湖、山、路、校融為一體,集人文氣息與自然景觀于一身。東湖綠道三期改造工程于2023年底啟動,分別於2023年12月、2024年2月對放鷹臺片區及東湖南路(天鵝路至東湖東路)啟動改造升級。

6月16日上午,記者在東湖南路看到,原本打圍施工的機動車道已撤去圍擋,社會車輛恢復了雙向通行。

記者在施工人員帶領下進入施工區域內,從放鷹臺出發,沿湖一路步行至武漢大學淩波門前。只見新建的大型棧橋伸入湖中,新建的觀景平臺、親水準臺讓市民遊客隨時都可以坐下來休憩、觀水,視野更佳。

建設單位武漢城市發展集團所屬碧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前,東湖南路為雙向單車道,機動車道寬7.5米,無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寬僅2米左右,還被巨大的法桐佔去了大半空間,這導致非機動車、行人只能在機動車道上與社會車輛搶行,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在改造中,建設方充分利用新拓寬的空間,拓寬了綠道帶,新增了騎行道和步行道,實現了機動車道、騎行道和步行道“三道”分離,讓市民遊客遊玩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在東湖南路靠近武大的一側,項目部還對武大沿線圍墻進行了改造,將原來的傳統圍墻拆除,換上了帶有武大文化標識的柵欄式圍墻,不僅“拆墻透綠”,將武大美麗的校園景觀更好地呈現在市民遊客眼前,也讓武大師生能從校園裏更好地領略東湖風光,實現“校湖”聯動。

該負責人介紹,東湖綠道三期沿線共建設11個各具特色的觀湖平臺。其中,最受市民遊客關注的淩波門也進行了改造升級,適當拓寬了臨湖親水準臺,佈置了多級觀湖臺階,保持了原有游泳場風貌,對水域鋪砌進行了優化,還加固、加寬了現有棧橋。三期完工後,將與一、二期相銜接,使東湖綠道全線貫通形成105公里閉環,實現全程可騎行、慢跑和漫步。“下一步,項目部將繼續做好精細化施工及收尾工作,力爭早日向市民、遊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