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是長江中上游分界點,地處武陵山脈和大巴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2.1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山水如同毛細血管一樣細密蜿蜒,232公里長江岸線,擁有長江三峽等世界級自然資源,山水輝映、藍綠交織、人城相融。

宜昌市委書記熊徵宇表示,省委、省政府賦予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的歷史使命,宜昌將緊緊圍繞這一總體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自然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加強戰略性研究,明確宜昌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加快構建“左右疊加、上下貫通”的全新市域戰略規劃體系。

新增“保障三峽樞紐安全”

貫通統籌6條安全底線

宜昌是三峽工程等國之重器所在地,承擔著國家防洪和水資源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重要職能。

2022年,我省編制《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支援宜昌謀劃建設三峽(壩區)統籌發展和安全綜合試驗區。宜昌在底線管控、功能定位、重大基礎設施佈局等方面,全面對標省域戰略規劃,將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中的11類要素細化為16類,制定形成安全底線上下貫通“一張表”“一張圖”。

在全面落實省級安全底線基礎上,宜昌在編制戰略規劃過程中,貫通落實提出6條安全底線,包括保障三峽樞紐安全、提升水安全韌性、保障水環境安全、保障生態安全、保障糧食安全和防範地質災害風險。

其中,“保障三峽樞紐安全”是結合宜昌實際提出的新增底線。隨著三峽工程由建設期轉為運營期,宜昌在守護三峽樞紐工程安全、三峽水庫水質安全、保障長江黃金水道暢通等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與政治責任。保障三峽樞紐安全,重點是保障三峽工程運作安全、三峽樞紐航運安全、能源安全等,進一步加強三峽壩區與庫區、影響區的安全韌性,最大程度發揮三峽工程綜合效益。

宜昌共有3座大型水庫、32座中型水庫,提升水安全韌性,重點是築牢防洪安全、加強供水安全。保障水環境安全,重心在加強“三磷”污染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進流域水生態系統修復。

保障生態安全,關鍵是劃定並嚴守4633.54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嚴格落實宜昌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防範地質災害風險,宜昌將重點圍繞三峽庫區、地災極高風險區、地災隱患點,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

立足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格局

功能定位強化“大局觀”

新中國成立以來,宜昌逐漸成長為長江中上游重要節點城市。2023年,宜昌GDP達5756億元,首次躋身全國百強城市50強,位居第49位。

在城市新藍圖的構建中,宜昌進一步強化了在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作為長江大保護“立規之地”的作用和地位。在城市功能定位上,宜昌提出全力建設“兩區一樞紐一基地”,即國家新安全格局保障區、三峽文化遺産與自然遺産融合發展區、長江經濟帶重要樞紐、國家清潔能源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

宜昌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對暢通長江黃金水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充沛的水能、豐富的礦産,也令宜昌得以依託資源稟賦,發展壯大新能源及高端裝備、生命健康、大數據及算力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

從全國全省發展大局看,宜昌是武漢至重慶750公里之間唯一的Ⅱ型大城市,也是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有條件、也有責任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武漢都市圈之間的重要支撐點,構築長江經濟帶中上游新的增長極。”宜昌市委主要負責人認為。

著眼支點建設“五個功能定位”在宜昌的落點佈局,宜昌以同屬長江沿線、産業門類相似的江蘇無錫作為對標城市,力爭2035年宜昌市域常住人口達500萬,中心城區人口達300萬,市域城鎮化率達73%。在經濟規模上,力爭2025年達6800億元,2035年達1.5萬億元。

以集中、集約、集聚為前提

因地制宜推動高品質發展

去年6月20日,省委省政府專題研究宜昌城市和産業“雙集中”工作,明確“城市向北拓展、産業向東集聚”的發展方向,為宜昌破解沿江帶狀佈局指明瞭路徑。

宜昌結合資源與發展實際,確定“西部生態、中部生活、東部生産”功能側重,堅決守護好“兩山兩江四水”的自然生態格局,著力打造“一城一區三副”的城鎮發展格局。

因地制宜推動高品質發展,宜昌明確了5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促進區域人口集聚、推動城市集中高品質發展、構建綠色低碳現代産業體系、建設世界文化旅遊名城、加強區域協同發展。

集中、集約、集聚,成為宜昌城市發展的大前提。

圍繞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3大製造業産業,大數據及算力經濟、文化旅遊2大服務業的“3+2”主導産業,加快調整産業結構、發展模式和空間佈局,努力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12520”現代化産業體系。

同時,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焦柳鐵路的十字交匯優勢,引導主導産業集中集聚佈局,全力打造東部産業新區。

戰略規劃中,宜昌更鮮明地提出建設零碳城市的任務,並明確零碳城市建設路徑。

在區域協同發展上,宜昌積極搶抓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機遇,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充分發揮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綜合保稅區、航空口岸擴大開放等平臺優勢,加快建設連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節點,輻射帶動三峽庫區及周邊地區協調發展,引領宜荊荊都市圈打造長江中上游的重要增長極。

宜昌擁有世界級山水、世界級文化、世界級工程,是我省打造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的核心城市,正積極融入全省“大旅遊”格局,打好三峽牌、文化牌、生態牌,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