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從湖北省地質局獲悉,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佈《2024年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項目競爭性選拔結果公示》,我省“漢江中游水源涵養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項目”成功入選,將對漢江中游的453個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

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為5.28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資金3億元,涉及漢江中游的襄陽、荊門2市12縣(市、區),治理廢棄礦山面積達10.76平方千米。

襄陽、荊門兩地作為漢江中游的重要水源涵養地、糧食主産區,廢棄礦山修復治理關係到長江流域、漢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糧食安全問題,社會關注度高。2021年底,財政部與自然資源部聯合推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我省積極準備漢江中游水源涵養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前期工作。

一年來,受兩地政府及自然資源部門委託,省地質局地質八大隊、省水地質大隊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對漢江中游的453座廢棄礦山進行了深入勘查和設計,並制定了“一礦一策”的生態修復方案,後協助襄陽、荊門合作申報該項目成功入選全國示範工程。地質八大隊環境中心主任黃蔚介紹,該項目將根據“宜草則草、宜耕則耕、宜林則林”的原則,可以有效地解決廢棄礦山存在的地質安全隱患、水源涵養能力受損、土地資源損毀、影響人居環境等突出問題。

據介紹,這是繼“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秦巴山東段——漢江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之後,我省成功申報的第二個廢棄礦山生態修複國家示範工程。該項目計劃于2025年底完成,預計恢復及新增林草地面積7.51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64平方千米,可轉型利用建設用地2.24平方千米,治理區域內植被覆蓋率將提高至65%以上,實現漢江流域廢棄礦山“清庫存”目標,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