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品質發展,湖北怎樣上“新”、如何提“質”、從哪發“力”?

5月9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全方位解讀《關於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打造向“新”力家底厚實

發展新質生産力,湖北有硬核支撐、堅實底座、豐沃土壤、鮮明底色。

據介紹,湖北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科創平臺矩陣、自主創新能力、成果轉化條件居全國第一方陣;“51020”現代産業集群加速崛起,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湖北有4個、國家創新型産業集群湖北達到16個。湖北處在陸海空三大“絲綢之路”交匯點,能夠形成輻射全國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場空間,暢通全球主要經濟圈的現代交通物流體系。湖北還是千湖之省、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省份,是三峽大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在地,發展綠色生産力具有獨特優勢。

在此基礎上,《意見》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精煉重點指標,謀劃目標定位,勾勒出湖北未來5年新質生産力發展的美好藍圖——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4%以上,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提高到80%以上,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全力創建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先導區、世界先進製造業集聚區、美麗中國先行區、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核心區、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示範區,加快打造全國新質生産力發展高地。

在保障措施方面,《意見》既有加強省級層面戰略謀劃、統籌協調,出臺配套政策,開展監測評估這些“硬要求”,也有加強政府投資、信貸支援、基金孵化、企業培育、人才培養等“強服務”,以“組合拳”加快形成適應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産關係。

“四手聯彈”譜“新”曲

湖北高品質發展怎樣上“新”?《意見》系統提出一批創新性、關鍵性重大舉措和重要抓手。

——激活核心要素。打造“雙中心、三走廊、四平臺”的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力爭每年開展15項左右跨學科顛覆性技術研究,每年突破30項左右優勢領域關鍵技術,全省技術合同年成交額突破萬億元。

——夯實産業支撐。堅持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新興産業培育壯大、未來産業前瞻佈局“三線並進”,突破性發展五大優勢産業,引領“51020”現代産業集群加速崛起。

——擦亮鮮明底色。以深入實施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大力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等十大綠色轉型工程,推進交通運輸“公轉水”“公轉鐵”,加快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

——塑造良好生態。加快建設數據、技術、碳交易、金融“四大市場”,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出臺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體、首輪次工程流片晶片“四首”激勵政策,實施戰略科技人才引領、青年拔尖人才成長、卓越工程師集聚和優秀工匠培育“四大專項計劃”。

值得期待的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將使湖北誕生更多工匠。

截至2023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達到307.36萬人,佔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1%。我省將依託企業、院校建設好國家級、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助力企業培育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以賽促訓、以賽促學、以賽促建,鼓勵支援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建立新時代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打破技能人才成長“天花板”,不斷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和待遇水準。

更多未來産業也將更快打開“新”賽道。據悉,我省已研究起草了6G創新發展工程實施方案、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突破工程實施方案,加快發展第六代行動通訊技術,推動人形機器人加快實現“從0到1”的研發、“從1到100”的産業化。

(記者 肖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