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圍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主題,介紹了我省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總體情況,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王忠林説,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發展一直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五次視察,為湖北發展定向引航。全省上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推動湖北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是聚焦壯大綜合實力,走出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力應變局、穩增長、提能級,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特別是這幾年,在遭受疫情重創的情況下,湖北發展一路頂壓前行、一路回升向好,2020年疫後復蘇,2021年複元打平,2022年重回賽道,2023年修復向好,展現出強勁韌性和巨大潛能。今年一季度GDP增長6.1%,經濟運作起步有力、開局良好。經過不懈努力,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3月到湖北指導抗疫時提出的“三個一定能”的殷切期望,那就是“一定能夠徹底戰勝疫情,一定能夠浴火重生,一定能夠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業績”,湖北發展站上了更高起點。

二是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跑出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度。始終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新質生産力加快成長壯大。科技創新聚勢突破,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以“1家國家實驗室+10家湖北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477家新型研發機構”為主體的科技力量矩陣加速形成,快閃記憶體晶片、腦機介面、心肌旋切等技術世界領先,去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9.8%,達到4860億元、全國第三。産業轉型步伐加快,“51020”現代産業集群加速崛起,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與服務、大健康三大産業今年有望達到萬億規模。創新主體蓬勃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5萬家,均實現兩年翻番。

三是加快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重塑連結陸海空三個絲綢之路的樞紐優勢。堅持打基礎補短板謀長遠,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湖北加速從九省通衢邁向九州通衢。高速鐵路織密成網,超米字型高速鐵路網加快形成,4小時可達全國80%的重要城市。黃金水道通江達海,萬噸巨輪可通過長江直達武漢,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長江中上游第一。空中絲路暢達全球,亞洲最大的專業貨運機場花湖國際機場建成運作,已開通國際國內貨運航線64條,今年貨運量可突破120萬噸、進至全國第四。

四是堅定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環境品質穩步提升,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90%以上,長江幹流、丹江口庫區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水清岸綠、江豚逐浪”的美景成為常態。綠色轉型提質增效,綠色産業和清潔能源體系加快形成,綠電裝機佔比達到65%,以全國第22位的能耗強度支撐了第7位的經濟總量。

五是用心用情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交出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深入開展“走訪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民生實事可感可及,每年都扎紮實實辦好一批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民生實事,今年繼續實施10大類52項民生項目,群眾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每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90萬人、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超過40萬人,居民收入近3年年均增長6.8%、跑贏經濟增速。公共服務不斷優化,66%的中小學納入教聯體,72%的縣有了三級醫院,城市12分鐘急救圈、農村15分鍾醫療圈基本形成。

王忠林説,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將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準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抓手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以城鎮和産業“雙集中”發展為切入點推動新型城鎮化、以資訊化賦能推進四化同步發展、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載體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忠林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邵新宇,副省長、省政府秘書長蔚盛斌,省發改委主任黎東輝,就中外媒體關心的更好發揮湖北戰略支點作用、強化科教人才優勢、推進健康湖北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科技創新、建設國內大迴圈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重要樞紐、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強水安全水環境治理、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等方面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