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黃石陽新縣城,處處春意融融。

老城區人流熙攘,蓮花湖畔的城東新區煙火味濃,城北工業園百餘家企業産線全開,趕制訂單。

2023年,陽新新登記市場主體1.3萬戶,其中企業5178戶;開票納稅人7106戶,增長24.3%。

人氣足、産業興、消費旺。陽新把縣城作為新型城鎮化重要載體,提升城鎮産業和人口承載力,有力推動了人口聚集。近十年來,陽新縣城常住人口增長13.5萬人,達到33萬人;城鎮化率47.2%,提升了20%。

企業家不斷回流工業園

城北工業園,毗連縣城,陽新經濟開發區“一區三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産業和人口“雙集中”主陣地,品牌鞋服、生物醫藥、綠色建材是主導産業。

2月29日,走進湖北洪南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這家數控機床企業已開工。董事長熊闖關,陽新人,早年赴溫州打工,2019年回鄉創辦這家工廠。“這些年家鄉營商環境不錯,縣重點項目服務中心第一個‘五證同發’發給了我,我就回來了。”熊闖關説。

回來後,熊闖關發動自己的“企業家朋友圈”,並在相關政府部門爭取下,湖北偉斯科技、湖北億方鈦鋯、湖北華清機械相繼“牽手”陽新。

陽新外出務工人員高峰時達30萬人,其中大部分在溫州。“2023年春節坐火車從溫州回來,到陽新火車站時,16節車廂下空了12節。”熊闖關説,在溫州住的小區,陽新話是通用方言。這幾年,隨著家鄉的快速發展,回流的陽新老闆不斷增加。

陽新人社部門對目前在外創業、務工的22萬陽新人進行摸底調研,有回鄉意願的約14萬人,他們比較關注就業、就學、養老等問題。

這些年,陽新吸引4.3萬名“陽新鞋匠”返鄉創業就業,聚集製鞋法人企業271家,帶動各類製鞋車間680多家,安置就業8萬多人,形成研發設計、鞋材生産、成品加工、品質檢測、批發展銷“五位一體”的産業體系。

新區引來大量務工者

“騎電動自行車20分鐘就到廠,中午包餐,月薪8000多。”3月9日,位於城北工業園的湖北可興鞋業有限公司,36歲的王紅燕與30多位工友正加緊趕訂單。

王紅燕之前和老公在溫州做工,孩子留在陽新。2021年她和老公返鄉,用積蓄在城東新區買了房,“家鄉變化很大,企業也多。大兒子在富川中學讀初一,小兒子在富川小學讀四年級。兩個學校門對門,接送也方便,一家人在一起別提多幸福了。”

城東新區是該縣傾力打造的城市新區,歷經十餘年建設,集聚市民十余萬人。“新區建有人民醫院、中醫院、綜合醫院等;還新建了實驗小學、富川中學等一批學校。”城東新區管委會黨委委員漆福亮介紹,這裡緊臨城北工業園,吸引了不少返鄉創業、進城務工的“新陽新人”,今年春節房屋銷售近700套。

“縣裏優化佈局,學校擴容,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陽新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産業和人員在哪,教育就辦到哪。政府投資14億元在城東新區興建教育中心,涵蓋從幼兒園到高中及職業教育,僅義務教育階段就提供1萬個學位,全部爆滿。

近年來,陽新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提供就業崗位引導農村居民進城,還實施“富川英才”計劃,三年來引進高學歷人才107人,定向招聘副高以上專業人才42人,累計評選“富川英才”82人,每年兌現獎補500余萬元。

産城融合宜居宜業

“3號桌加份藜蒿炒臘肉;12號桌牛肉摺子粉、[~公式~]湯各一份打包……”3月8日,天剛擦黑,城東新區蓮花湖一號廣場“滿屋香”餐館,老闆娘廖芳風風火火招呼客人。

廖芳是孝感人,2007年在廣東務工時結識丈夫堯江波。“他燒得一手好菜,讓我義無反顧地嫁過來了。”廖芳説,2019年回陽新創業,社區得知我們創業資金不足,便聯繫農商行小額貸款,並幫助辦理營業執照,現已開了3家分店,今年計劃開第4家。

“落實人口集中、産業集聚、功能整合、要素集約的要求,打造全縣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城東新區黨工委書記毛衛平説,城東新區形成銅鑼灣、蓮花湖廣場、新天地、一品夜市等四大商圈,還會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

城東新區有80多家製鞋企業,這些小微企業大多製作鞋面、鞋底等鞋材,與品牌鞋企配套,上班時間靈活,很適合在家照顧家人的婦女就業。城東新區人口密集,鄂東南商貿城正在建設鞋服加工集中區,吸引製鞋企業進駐。

2023年,陽新縣域經濟位列中部第84位,實現4年4進位。陽新縣委書記萬鼎表示,堅持“到2025年縣城預計新增常住人口4萬人以上”目標,實現人口向縣城集聚,公共服務水準提升,産業發展質效增強,力爭早日邁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饒正茂 嚴麗 畢詩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