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湖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湖北經濟運作持續向好,地區生産總值達到55803億元,增長6%,在經濟大省中增速第一,在中部地區增速第一。湖北經濟加速修復、整體回升,煥發出蓬勃生機活力。
主要經濟指標高於全國領先中部
主要指標高於全國、領先中部,GDP達到55803億元,增長6%,在經濟大省中增速第一,在中部地區增速第一;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6%。糧食産量達555.4億斤,實現面積、單産、總産“三增”。
“光芯屏端網”營收8470億元
“51020”現代産業集群加速崛起,營業收入過千億元的産業達到17個,“光芯屏端網”達到8470億元,汽車製造與服務8520億元,大健康8810億元。工業技改投資增長7.6%,化工、有色、電氣等行業增加值增長均超過20%。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47%,軟體産業佔中部六省44%,國家創新型産業集群達到1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678家,5家企業入選國家工業母機鏈主企業,30家企業入選國家級5G工廠名錄。
兩院院士總數居全國第四
新晉5位兩院院士,總數達到81位、全國第四。4名個人、2個團隊獲得國家卓越工程師獎,已建在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163 家,全國首個國家級光電子産業智慧財産權運營中心落戶湖北。新型研發機構477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84家,高新技術企業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萬家,新增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7家。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4860億元,科技成果省內轉化率65.2%。
三大都市圈建設全面提速
武漢經濟總量邁上2萬億台階,襄陽、宜昌分別位居中部非省會城市第1、第2;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51萬個,其中十億級項目1207個、百億級項目136個;花湖機場開通國際國內貨運航線61條、貨運量達到28萬噸;超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加快形成;中歐班列(武漢)開行突破1000列,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居長江中上游第1。
全年為企業降成本超過1300億元
全年為企業降成本超過1300億元,新增經營主體161萬戶,新增“四上”企業14996家;省屬國企營業收入增長41.7%,全省貸款餘額超過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突破12萬億元;新能源汽車出口額增長117%,新設外資企業648家;成功舉辦60多場國際性全國性活動。開放自信的湖北深度連結全球,加速成為對外開放“新沿海”。
居民收入跑贏經濟增速
新增城鎮就業92.8萬人,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44.1萬人;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8%,跑贏經濟增速,高於全國0.5個百分點。免費開展婦女“兩癌”、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等重大疾病篩查4965萬人次;建成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05個、村級網點20744個,寄遞物流實現行政村全覆蓋;10大類46項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2023年:春華秋實,歲物豐成
凝心聚力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持續向好態勢不斷鞏固。
集中精力打好産業轉型攻堅戰,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
縱深發力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經濟活躍度開放度明顯提升。
同向同力推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
持續加力塑造綠色崛起新優勢,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互促共進。
用情用力織密民生幸福保障網,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實處著力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自身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