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武漢市深化“中國快遞示範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根據《方案》,到2025年,武漢市將累計培育7個年業務量突破1億件的快遞品牌和5個快遞服務製造業、農業金銀牌項目,全行業新增就業崗位5000個以上,快遞業務量突破23億件,業務收入達到212億元以上。

武漢市將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産業協同發展、優化行業發展環境、加強行業治理能力建設等四個方面,深化“中國快遞示範城市”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現代化寄遞網路體系。深入推進“快遞進村”,實現建制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全覆蓋,打通農産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後一公里”。加強國際快遞航空樞紐、口岸國際郵件交換站和快件監管區建設,提升樞紐開放功能。

強化産業協同發展,推動快遞服務擴容提質。推廣“農産品+大同城”寄遞服務模式,打造具有武漢特色的“快遞+農業”金牌、銀牌項目。加快推進“快遞進廠”,實施一批入廠物流、倉配一體化、訂單末端配送、嵌入式電子商務等代表項目,打造“快遞+製造業”金牌、銀牌項目。

優化行業發展環境,推動行業發展轉型升級。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和快遞業深度融合,鼓勵綠色環保包裝材料應用,將“無廢”理念融入快遞示範城市建設。到2025年,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實現網點全覆蓋,快遞綠色包裝使用率達到90%。

加強行業治理能力建設,增強從業人員獲得感幸福感。對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法定情形的,指導企業或者用工合作企業依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為建立勞動關係的快遞員繳納社會保險費。

(湖北日報記者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