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書城路,過去放眼望去大多是住宅樓。近兩年,行走在書城路從文治街到文秀街500多米的路段,北港工業園區內工地先後開建,寫字樓一棟棟拔地而起。

作為洪山經濟開發區核心區,這裡正在發生一場深刻變革。“過去我們以畝産論英雄,現在北港工業園區開始以平方論英雄,真正實現寸土生寸金。”武漢洪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胡波自豪感滿滿。

作為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開發區,洪山經濟開發區近年來繁育“創新叢林”大氣候,著力推進工業上樓,在存量中找增量,曾短暫沉寂的工業園區正在英姿勃發地煥新歸來。

武漢市洪山區俯瞰圖

高位謀劃,靶向發力建機制

走進北港工業園,一座24層高的現代化摩天工廠格外醒目。而在幾年前,這裡的場景很難讓人與“現代化”産生同頻。

“工業上樓後,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産等均在樓宇中進行,原有在扁平式廠房的工序全部匯聚到高樓層垂直空間。”北港工業園湖北天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小雄介紹,在改造之前,他們一方面面臨城市産業用地資源日益緊張,工業用地成本逐年增長的考驗;另一方面則面對著土地利用低效、發展空間受限、産業鏈價值低端等矛盾。

員工正在工業樓宇車間調試生産設備

産業要發展,政策須先行。企業發展的困惑同樣讓主管部門開始思考:鬧市區的工業園究竟如何突破發展瓶頸?為此,在洪山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洪山經濟開發區先後出臺《洪山北港工業園提檔升級實施規劃》《洪山北港工業園産業發展規劃》等,確立北港工業園的發展方向,並對相關項目投資強度、入園管理辦法、土地産出率、後期分割轉讓等提出明確要求。在多重政策引導下,園區的“破局”之路逐漸清晰明瞭。

高效利用,盤活存量拓增量

地上不夠用,就向天空要“空間”。“相比改造之前,園區近半廠房和樓宇建築樓層均不超過4層,容積率約1.1,部分土地長期處於未開發或輕度開發狀態。”北港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之後,園區容積率提升至3.5以上,尤其是土地資源閒置和浪費的情況得到全面改善。

北港工業園區高樓拔地而起

“入駐北港園區以來,我們與周邊高校密切合作,建立多個聯合研究中心,並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通過精準畫像來匹配用工需求,讓優質人才不僅願意來,而且能留下來。”三峽智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樂緒鑫介紹,作為三峽集團總部回遷武漢後,落地孵化的首批企業之一,他們選擇洪山經開區這片熱土,一方面是看重這裡獨特的科教資源等區位優勢,另一方面則是這裡有著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的優越環境。

築好巢,引好鳳。北港工業園區的建設提質推動著産業發展集聚。截至2023年12月,能事達電氣、天宇光電、醫佳寶等9家規上工業企業在北港工業園區入駐投産,全年完成工業總産值12.39億元,工業樓宇經濟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

高質轉化,産業集聚促提升

樓上樓下的企業既是“鄰居”,也是合作夥伴。與深圳、東莞等地在園區原有産業上升級不同的是,武漢的工業上樓更聚焦産業鏈關鍵、核心和缺失環節,堅持“一樓一主導産業”。

北港工業園區醫療産品無菌生産車間

“工業上樓不是為了上樓而上樓,其著眼點還是在於集約利用土地、實現産業協同升級。”唐小雄説,作為武漢市首家實行“零土地技改”政策並建成投用的項目,天輝醫用生物材料産業園現已集醫療器械研發、生産、銷售、物流配送于一體,實現了産業鏈條全覆蓋。

産業強則園區強,協同發展持續推動産城融合見勢見效。在天輝科技生物醫療産業鏈的集聚作用下,國藥集團、通用醫藥等大型醫藥集團的區域性總部陸續進駐。胡波表示,未來北港園區還將依託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單位豐富的創新資源和園區良好産業基礎,持續推進産城融合發展,強化創新驅動引領,整合園區土地、人才、政策等資源稟賦,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北港工業園的産業集聚水準、規模能級密度和輻射帶動效應。

(姚坤森 通訊員:孫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