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武漢市召開《關於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的實施方案》新聞發佈會。該《實施方案》提出了“一高五新”的目標定位。1個總體目標定位是加快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5個具體目標定位是:“一帶一路”內陸地區新節點、長江經濟帶高水準開放新門戶、國際創新開放合作新引擎、全球現代産業發展新重鎮、全國制度型開放新樣本。

根據總體目標定位,武漢市設置了“兩步走”的任務。到2025年,武漢開放型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基礎進一步夯實,進出口總額達到5400億元,國際及地區貨運航線達到80條,中歐班列開行超過2000列。到2035年,基本建成國內國際雙迴圈重要戰略樞紐,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美譽度的國際化大都市,進出口總額達到7700億元,國際及地區貨運航線達到120條。

“十四五”以來,武漢市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連續突破2500億元、3000億元、3500億元,佔全省比重超過50%。武漢市依託4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形成以光電子資訊為主,汽車及零部件、船舶製造以及裝備製造為輔的四大外向型産業集群,其中光電子資訊産業已發展成為武漢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力量。2022年,武漢市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推動外貿穩定和創新發展成效明顯的10個城市之一。

“十四五”以來,武漢市外貿進出口實績企業新增超過600家,總數近4000家;其中,民營企業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佔全市比重超50%,外貿活力不斷增強。先後組建長江國貿、湖北國貿兩大國有外貿平臺,引進培育湖北楚象、湖北國控、斯泰蘭蒂斯、長江汽車等供應鏈企業,逐步形成龍頭企業牽引、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武漢市通過完善貨物貿易促進政策,優化進出口産品結構,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十四五”期間,汽車整車出口規模突破130億元、增長超12倍,佔全市出口比重提升至6%;新能源汽車出口起步快跑,東風、東本、嵐圖、路特斯等出口提速擴量,累計出口超70億元。緊密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累計進口規模超120億元,佔全市進口比重提升至9%。東湖高新區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湖北日報記者嚴芳婷、通訊員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