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巍、峰峻、林幽;水清、河暢、岸綠。

水利部近日公佈2023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示範名單,大悟縣成功入選。

大悟縣地處鄂豫邊界、大別山西端南麓,是紅色老區。近年來,該縣全面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年均水土流失面積減幅2.5%,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3%。

在推進水土保持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大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3個、美麗鄉村12個,正在構建山美水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濕地公園的“江淮之吻”

大悟縣縱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境內有三大水系:澴水、灄水、竹竿河。澴水、灄水南流注入長江,竹竿河北流出境匯入淮河。三大水系流域面積達2200多平方公里,匯聚大小支流324條,132座水庫。

其中,豐店水庫與彭店水庫相距約3公里,前者屬於淮河流域水系,承雨面積大,水量充足,水庫溢洪頻繁,水資源無法有效利用。一山之隔的彭店水庫雖屬於長江流域水系,卻水源不足,庫容長期不飽和。

2015年7月,大悟斥資5000萬元開建“豐店—彭店水庫連通應急引水工程”,兩座水庫之間通過3.34公里涵洞自由連接。

如今,豐店水庫年均可向彭店水庫補水315萬立方米,滿足附近7.5萬畝田地灌溉用水,以及彭店、新城、夏店、劉集、四姑、河口等6個鄉鎮23.6萬人的安全飲水。

為紀念這項貫通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抗旱應急重要工程,當地百姓在涵洞出水口建立藝術浮雕。遠望處,一枚6米高的環型“鑽戒”內,蜿蜒的淮河,奔騰的長江,在“環口”相依相擁,藍色的4個大字“江淮之吻”浪漫無比。

看山水、賞林田、識濕地。兩水貫通,也加速了由兩座水庫形成的仙舞湖濕地公園建設。

縣水利湖泊局副局長顏永祥介紹,近年來,大悟投資2264萬元,凈化入水口水質,綠化沿庫道路,處理村莊生活污水,提升巡護系統;荒山、荒坡開展精準綠化和生態修復,先後修復造林5410.6畝,恢復陸生植被52688平方米,濕地植被2127平方米、岸線水生植被3646平方米,濕地率達64.51%。

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591.5公頃,設有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5個功能區。走進其間,煙波浩淼,峰影倒映,滿眼蒼翠。

在濕地的東新鄉紅花村林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幾十隻被稱為“鳥類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朱鹮,或佇立枝頭,或嬉鬧林田,或優雅地翱翔在山水間。自2018年朱鹮首次到大悟安家落戶,經過5年的保護和繁衍,朱鹮已有40余只。迄今,濕地公園有71科210種野生動物,其中,野生鳥類有29科74種,野生植物114科270屬375種,鴛鴦、鷺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7種。

竹竿河變“幸福河”

冬日的竹竿河,水澄如鏡。

發源於大悟縣五嶽山南坡的竹竿河,經豐店鎮、宣化店鎮向北流經河南省羅山縣,匯入淮河,全長120公里。明清時竹竿河是南北運輸的重要水道,竹排成群結隊,排工號聲悠長,故得其名。

至上世紀80年代,還有一隊隊瓦缸串成的缸排或順水而下,或沿岸停靠,鄰近村民上排買些缸缸罐罐,好不熱鬧。

本世紀初,隨著兩岸村鎮污染、河道採砂、垃圾亂扔,原來大河漫漫、水清岸凈的景色消失,代替的是河床垃圾遍佈、魚蝦死去、滿目瘡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