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2023年度武漢統一戰線“同心奮鬥者”實踐建功交流會武漢中南劇場舉行本次交流會由中共武漢市委統戰部主辦,武漢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胡勇政出席會議並致辭。各級統戰幹部及各領域統一戰線成員代表等400余人參加交流會

聆聽統戰成員同心奮鬥、實踐建功的心路歷程,感受他們立足崗位、實幹奉獻的責任擔當。為表揚先進、激勵鬥志,中共武漢市委統戰部選樹表揚40人為2023年度武漢統一戰線“同心奮鬥者”。交流會上,同心奮鬥者集體亮相,9位“同心奮鬥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故事。

同心建言:勇於擔當建言獻策

“1978年,我離開家鄉河北,到武漢求學,當我看見漢江、長江和東湖的那一刻,我就愛上了這裡的山和水,愛上了武漢。”民進會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地理系教授李長安分享了自己參政建言的故事。對於武漢的湖泊保護,李長安連續建言了25年,圍繞湖泊保護立法、設立湖泊生態特區、五位一體保護模式等方面,他提出建議,受到省市有關方面的重視,並推動《武漢市山體保護辦法》出臺。

“當努力被看到被認可,當觀點被轉化為決策,讓我更加堅定了專業自信,也讓我收穫了參政建言帶來的快樂。”民建會員、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藝璇分享了自己建言獻策的故事。截至目前,劉藝璇已提交建議案、提案、研究報告六十多篇,涉及的內容包括民營經濟、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消費升級、區域協同等重點領域,很多建言引起省市領導高度重視,被相關部門採納應用。

創新創業:開拓進取勇攀高峰

“一路走來,研發、經營、管理‘輪流轉’的創業經歷,讓我堅信,要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就必須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武漢市工商聯執委、武漢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易平分享了打造中國模具行業管理軟體的故事。多年來,益模科技堅持打磨産品,開發了模具智慧製造系統;堅持創新突破,逐漸超越國外競爭對手。憑藉深厚的數字化實踐沉澱,益模科技發佈了行業首個數字化、自動化能力評價標準。

“振興中華,我輩之責。在這裡,我想向更多在外漂泊的科研工作者發出真情呼喚:這是最好的奮鬥時代,這裡有最大的事業舞臺。”武漢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江漢大學光電材料與技術學院特聘教授解明分享了自己留學回國的故事。2022年,解明帶領團隊抓住機遇,日以繼夜攻克超級電容器隔膜量産難題,在國內風電産品上首次安裝了團隊生産的國産隔膜,成功打破國外壟斷。

文化傳承:精研技藝以文化人

“我夢想中的實體書店是傳遞知識、分享經驗、交流思想的平臺,只要你愛讀書、有故事、有夢想,德芭與彩虹書店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武漢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常務理事、德芭與彩虹書店主理人曾剛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位於西北湖商圈的德芭與彩虹書店以環保和公益為特色,為讀者提供讀書交流、科普教育文化活動。2020年至2023年,書店共開展200多場公益活動,現場參與者達萬餘人次。

“我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武漢市第一商校的老師,另一個是鮰魚製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民革黨員、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餐飲部主任常福曾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常福曾此前曾擔任多家星級酒店的行政總廚。2012年,他入職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十餘年過去,他的學生中涌現了一大批技術能手,很多已是知名酒店主廚和餐飲界牛人。

共同締造:熱心公益服務民生

“堅守初心、深耕細作,把‘心’凝聚起來,把‘為’展現出來,把‘團’壯大起來。”無黨派人士、武漢市“同心·律師服務團”執行團長陳昊分享了“同心·律師服務團”的故事。成立12年來,“同心·律師服務團”把“公益”和“專業”作為立團之本,開展進園區、進樓宇、進企業、進社區、進小區、進基層系列活動1000場次,著力解決民營企業和居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

“從醫30年來,我成功救治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危重燒傷患者逾千例,帶領團隊救治來自省內外的燒傷患兒近萬例。”九三學社社員、武漢市第三醫院燒傷科副主任劉淑華分享了自己和團隊的故事。2010年,劉淑華所在的燒傷科發起成立國內首個燒傷婦女兒童專項救治基金——華中燒傷婦女兒童救助基金。基金成立10餘年來,募集善款三百萬元,資助了一大批貧困婦女、兒童,為救治經費困難的家庭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在我心中,西藏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們將接續在雪域高原把蛋雞産業發展好,帶動更多藏族鄉親增收致富。”民建會員、西藏宏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宏林分享了自己的援藏故事。2021年西藏宏農在西藏山南市建起百萬羽規模智慧化養殖園。目前,西藏宏農已成為西藏最大的蛋雞養殖企業,日産鮮蛋60余萬枚。

(劉慧美 通訊員:余瑩 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