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是湖北省優勢特色水産品,年産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1月9日,湖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鱔優良種質創制關鍵技術研究”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啟動,該項目由水生所國家特色淡水魚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團隊牽頭,將針對黃鱔良種缺乏和魚苗短缺等産業發展瓶頸,積極推進解決湖北省淡水漁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中有關水産生物育種的“卡脖子”問題,進一步推動黃鱔産業高品質發展。
“黃鱔是雌雄同體,雌親鱔與雄親鱔發育不同步,導致黃鱔規模化全人工繁育和遺傳育種的難度非常大,黃鱔養殖主要依賴捕撈野生苗種,嚴重制約了黃鱔産業可持續發展,亟待建立黃鱔高效繁養技術和精準育種技術。”項目負責人、水生所研究員羅大極介紹,黃鱔作為我國重要的特色淡水養殖魚類,肉質鮮嫩、無肌間小刺、營養價值高。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湖北省的黃鱔産量佔全國總産量的45%,為了像“潛江龍蝦”一樣做大做強,2023年湖北省有關部門出臺了《關於支援黃鱔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
“該項目針對制約黃鱔産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省科技廳副廳長夏松介紹,我省是第一淡水漁業大省,産量連續27年全國第一,更聚集了水生所、中國水科院長江所、華中農業大學等一批高水準的科研院所和重要平臺。省科技廳將組織開展聯合攻關,系統支援黃鱔育種研究;建強産業技術創新平臺,打造科技創新供應鏈;加強高水準育種人才培養,在支撐産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爭創國家平臺,始終保持我省在全國淡水漁業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地位,積極支撐引領我省淡水漁業高品質發展。
水生所副所長胡煒介紹,該項目將解析黃鱔性逆轉和生長等性狀的關鍵調控因子與機制,發掘精準育種的關鍵因子;建立性控、種質純合等種質高效創制關鍵育種技術;培育黃鱔新種質;突破黃鱔親本培育的技術,提升湖北省淡水漁業技術創新中心優良種質創制能力。
據悉,“十四五”以來,省科技廳先後組織開展“黃鱔性別控制關鍵因子挖掘與精準育種技術研究”“黃鱔預製調理製品加工及品質控制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等6個科研攻關項目。在黃鱔育種方面,我省相關科研團隊研究走在全國前列,水生所建立的黃鱔基因編輯技術、雌核發育技術、雄性定向發育技術等開創了國內先河。
(湖北日報記者文俊、通訊員陳軍雲、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