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國家第一批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中建商砼第一家使用光伏發電的混凝土預拌廠並網發電成功,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00余萬度,與傳統火電相比,年均可節約標準煤300余噸,減排二氧化碳800余噸,相當於植樹四萬餘棵。

從大眾眼中的“污染怪獸”,到如今的全國預拌混凝土行業綠色示範工廠,中建商砼這條“綠色”道路一直在更新迭代,改革轉型,隨時代潮流脈動。

今年10月,中建商砼第一家使用光伏發電的混凝土預拌廠並網發電成功

因綠色而生,混凝土的底色是綠色

20世紀90年代,混凝土傳統的“鐵鍬+推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建築業飛速發展的需要,粗放型生産也不利於生態環境保護。

中建商砼在此契機下開始了公司化運作,商品混凝土的生産模式開始向集約化轉變,混凝土“吃廢吞渣”的性能得以體現——中建商砼現有預拌廠41座,63%的預拌廠實現固廢零外排,3萬餘噸固廢回收再利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00噸。

“能實現這種程度的節能減排,一方面是因為應用了低碳混凝土技術,另一方面是綠色廠站建設成果。”中建商砼總工程師趙日煦説。    

依託于全國首家混凝土行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建商砼針對預拌混凝土生産過程中的選材、設計、生産、供應、産品五大環節,從原材料入手進行研發,形成了低碳理念下綠色混凝土預拌生産關鍵技術。技術中心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所所長助理譙理格介紹:“以混凝土固碳技術為例,水泥生産過程中會排放二氧化碳,我們利用特殊的技術將其注入到新拌混凝土中,與混凝土中的鈣鎂組分之間發生化學反應,可將二氧化碳永久固結在混凝土中,不僅減少了碳排放量,還提升了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     

不僅如此,在綠色廠站建設上,中建商砼在環保設計上斥資2000萬元,對廠站硬體環保機械和設施、粉塵噴淋降塵、洗車機等進行改造;39個預拌廠完成升級改造,徹底解決攪拌下料區域車輪污染廠區、混凝土罐車帶泥上路問題;在武漢、福建、江西、江蘇、安徽等地興建新型車間式全封閉混凝土攪拌站,通過實行生産系統封閉、廢水迴圈利用、砂石回收等措施實現了從設計、建站、生産、運輸全過程的綠色生産。目前,已有4家預拌廠榮獲全國預拌混凝土行業綠色示範工廠,25家預拌廠通過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中建商砼開始推動綠色動能轉換,逐步實現了階段性目標:首批26台電動鏟車、16台電動攪拌車已正式投入運作,節約能源成本的同時還可每年減排二氧化碳2000余噸;首個0.8MW分佈式發電項目在安徽事業部肥東廠投産應用,成功實現“光伏+工廠”模式,該項目年均可實現發電量100余萬度,節省電費約10萬元,産生二氧化碳減排效益1000余噸。

在一系列綠色舉措下,中建商砼發現“低碳、品質、效益”可以形成良性迴圈,以低碳為驅動,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應用在生産經營中,提升企業效益,在“低碳經濟”中搶佔先機,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

以數字化為錨,綠色混凝土可行至未來

混凝土行業發展綠色化可從多方面著手,但最終離不開數字化的實現。2016年,中建商砼著手研發混凝土電商平臺,嘗試讓網際網路和傳統行業相互交融。2017年4月,第一車電商平臺訂單完成,中建商砼電商平臺正式運營,同時研發了自己的ERP系統。2018年11月,中建商砼以“端+網+平臺”建設思路,開發行業首款客服軟體(好砼智/微砼智),極大提升了項目履約服務水準,數字化轉型之路更近一步。2020年12月,電商平臺實現全國佈局,由中建商砼自主研發的TOPS系統上線41個廠站,同時智慧工廠部分産品成功外銷。2021年4月,産業網際網路各大産品陸續上線,中建商砼積極開展試點示範區建設,積極探索新業務模式,實現各項産品全面落地應用。

2022年1月,母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建西部建設”)下屬砼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砼聯科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中建西部建設“數字西建,産業互聯”戰略佈局的重要舉措,也意味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進一步深度融合。

在此期間,中建商砼也一直和砼聯科技保持密切合作,致力建設全要素數字化、綠色化的新型工廠。通過協同砼聯科技“砼智造”系列産品與智慧工廠建設實際要素納入一體,通過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監督,逐步形成了端、線、面、體的立體化綠色發展模式,成為傳統場景與數字技術構建數實融合應用的新範式。

作為“智慧工廠”試點單位,中建商砼實現原材料智慧過磅、原材料自動快檢、生産車輛智慧排産等25個數字化項目落地成果。智慧過磅系統和找砂石平臺實現了無人過磅替代人工值守的轉變,並可自動生成報表;骨料自動取樣系統、細骨料智慧篩分機、粉煤灰智慧檢測機、機制砂MB值檢測儀、抗壓強度智慧檢測機等讓品質管理過程變得更加輕便、簡潔、高效;智慧排産系統、智慧運單系統、智慧安全管理系統提升了20%的生産效率。

伴隨各類智慧項目的上線,智慧工廠實現“一優兩減三增”效果:“優化人員結構”,由資訊化設備取代簡單重復性工作,優化的人員去從事更具備專業技能的工作;“減量”,以試驗員試壓工作為例,每日可節約試壓工時2—4小時;“減環節”,如原材料快檢環節,細骨料智慧篩分機將原本9個步驟的實驗流程、30分鐘的試驗時間,縮短到如今的2個步驟5分鐘完成;“增質”,合同履約、應收賬款管理等線下管理動作同步至線上,發揮各專業板塊風控職能,搭建起全流程線上風險風控體系,降低運營風險,提升運營品質;“增效”,聚焦採購職能,新引進了供應商,洽談階梯單價供貨,降低單方成本;“增體驗”,利用易砼,實現客戶線上下單、線上溝通、一鍵查看物流進展、線上簽收、線上投訴等功能,讓資訊更透明,溝通更便捷,有效提升客戶體驗,同時,以工作流程的E化優化為切入點,將員工從原先簡單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提升員工體驗。

“數字砼+産業鏈”,和行業共贏綠色明天

混凝土行業一直存在的産業鏈協同不足,行業産能利用率低,資金流轉效率低下,應收賬款逐年增加等問題。傳統的網際網路企業基於技術優勢也在向産業端延伸,混凝土行業只有加快行業數字化轉型才能緊跟社會經濟發展形勢,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中建商砼與砼聯科技共同發力,在推進産業網際網路的建設與發展上,一直都在做著有益嘗試。“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數字砼+産業鏈’的産業網際網路建設,通過嘗試整合上下游,繪製混凝土生産原材料供應的源頭‘砂石地圖’和搭建數字化採購平臺、銷售平臺、物流平臺及普惠金融平臺等,實現全産業鏈的資源資訊共用和資源要素流動。”聯砼科技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任會民介紹,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數實融合落地見效。

今年3月,中建商砼聯合砼聯科技深入區域、基層廠站、客戶和合作單位,展開以數字化轉型為主題,推動産業網際網路新模式落地運營的系列工作。工作期間,前往了南昌、蘇州、合肥、泉州、襄陽、宜昌等9個城市,率先在江蘇事業部建業廠創新“平臺+類現金砼”模式並開展應用,打通了各平臺間的運營環節,將原材料供應商、混凝土企業、混凝土採購方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緊密相連,實現資源共用和數字化交易。隨後又在江蘇、湖北、安徽、福建等省份多點開花。截至目前試點運營了“平臺+現金砼”“平臺+類現金砼”“平臺+外部廠站”“平臺+OEM”“平臺+攪拌車”及“企業合夥人”等多種模式。

今後,中建商砼將不斷通過對産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産品打磨及新模式的系列探索,尋找出屬於自己的“鏈長”建設路徑,不斷在固鏈、補鏈、強鏈、塑鏈上做好系統謀劃,著力在混凝土産業體系構建過程中扮演支撐者、引領者、組織者的角色,將産業鏈上的各企業從原來的合同關係、競爭關係變成盟友、夥伴,助力混凝土行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通訊員:韓倜、何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