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代表建築行業發展趨勢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一邊是應用日益成熟的快速建造“神器”造樓機。二者牽手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2月3日獲悉,中建科工華中大區定制研發的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智慧建造一體化平臺(造樓機)首次投入使用。一場1+1﹥2的邂逅之旅在武漢工地上演。

在武漢市蔡甸區奓山五期項目現場,這一定製版新型“造樓機”像一個巨型“圍脖”,環繞在施工中的9號樓主體結構上部。“‘圍脖’有4.8米高的防護網,環繞著一層半的樓層。”項目技術總工周焱平介紹,造樓機內部還有兩圈0.9米寬的走道板。工人在造樓機內施工,高空作業如履平地。隨著房屋建築的建設進度,“造樓機”隨之拔節向上。

奓山五期項目總建築面積約43.58萬平方米,由武漢蔡甸經濟開發區投資集團投資建設,是湖北省智慧建造的省級觀摩基地。其9號樓裝配率達73%,位居行業前列。

鋼結構部件強度大、體積小、免養護,環保、高效等優點多。“造樓機”取代了傳統的爬架、腳手架等圍護結構,令高空作業更加安全、高效。

此次定製版“造樓機”進行了諸多改進,首次順利適配了裝配式鋼結構施工。例如,定製版“造樓機”並未設置覆蓋頂部的結構平臺,便於鋼梁鋼柱等從頂部吊裝,同時增設了焊接設備操作臺等。

此外,定製版“造樓機”有了全新的動力系統。借助於環繞著在建樓棟的33根立柱導軌,新版造樓機能夠分片區上下自由升降,可以取代電動吊籃開展外立面保溫、防水等施工,增添了新功能。

據測算,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裝配式鋼結構施工加上定製版“造樓機”,建完一層樓需要4至5天,比傳統現澆建築平均節省1天時間。而整體估算,相對於傳統建造方式能夠提速30%左右。中建科工基於裝配式鋼結構輕型造樓機已有10余項專利在申報中。(湖北日報記者週三春、通訊員黃程成、李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