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十堰11月5日訊 庫區煙波浩渺,碧藍萬頃;兩岸青山輝映,壯麗如畫。走進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水源地丹江口市,生態廊道、湛藍湖水與城市風貌融為一體。11月3日,“這裡是湖北·This is Hubei”對外傳播活動荊楚行調研組來到十堰丹江口市,探訪當地守好一庫碧水、寫好生態保護“水文章”的責任擔當。


丹江口市政府黨組成員、丹江口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牛河林業開發管理區黨委書記李昆(右一)介紹監控大屏情況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使命扛在肩。丹江口市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全市有114條河流注入漢江,被譽為“中國水都·亞洲天池”。丹江口市政府黨組成員、丹江口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牛河林業開發管理區黨委書記李昆介紹,為切實擔負起一庫碧水永續北送的政治責任,丹江口從守護生命線的高度,確保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安全,築牢流域安全底線。“水質好不好,‘天上’看得見。”走進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李昆現場指揮八大數字化監管系統,從空、天、地多維度對庫區水質進行全方位監測、監控。“守水護水是丹江口市天大的事。”李昆介紹,為忠實履行好守庫護水責任,該市堅持黨政主導、高位推動河湖保護,建立起“河湖長+檢察長+警長”工作機制,明確河湖檢察長20名、河湖警長17名,推動“河湖長制”步入法治化軌道。如今,丹江口庫區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以上,庫區109項水質監測指標中有106項達Ⅰ類水質標準。


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在當好“守井人”的基礎上,丹江口市遵循“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新水都”的奮鬥目標,以綠水青山為基底,以現代産業為支撐,聚力推進綠色崛起。為此,該市制定工農文旅協同發展、“兩山”轉化確保富民增收的發展戰略。



在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數字設施農業科技示範園,設施農業發展已經初見成效。



發展跑出加速度,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在智慧生産車間,通過後臺系統可以實時監測蔬菜生長狀況,保證所需養分供應。”在丹江口大壩上游,與大壩直線距離不到500米的蔡灣村,總投資六千萬元的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數字設施農業科技示範園已初具規模。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蔡佑東介紹,蔡灣村移民蔬菜産業園通過建設A+溫室工廠、膜溫室大棚及智慧大田,在種植本地傳統蔬菜同時新培育富硒油菜、番茄等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提升農産品價值鏈,把好山、好水、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好品牌、好價格,除解決數十名村民就業外,預計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增收三百多萬元。



作為當地新地標,高83米的“滄浪之光”觀光高塔鐫刻著濃郁的調水文化。



共同守責勇擔當,旅遊經濟拼出彩。圍繞發展全域生態旅遊,丹江口市實施“一鎮一品”“一村一韻”差異化、特色化和個性化發展戰略,出臺“引客入丹”旅遊獎勵暫行辦法,推進文旅、農旅、康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全國知名文化康養旅遊目的地。隨著“滄浪之光”觀光高塔、均州碼頭、大壩燈光秀等特色文旅項目相繼建成,吸引了八方遊客前來遊玩。


一庫好水孕育出發展新機遇,良好生態增添旅遊新動能。依託水資源優勢和特色,環繞丹江口水庫已建成14個3A級以上景區,創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習家店鎮杏花村、蒿坪草莓小鎮、農夫山泉丹江口工業旅遊景區、白楊坪林區珍珠岩村、三官殿辦事處潘家岩村、中國最美山水公路等景點成為網紅打卡點。

 

(姚坤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