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襄陽11月3日訊 鄉風文明,沁潤人心。近年來,湖北保康堅持“塑形”與“鑄魂”並重,在開展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莊文明程度,提升村民精神風貌,讓文明新風浸潤百姓心中,文明之花在田間地頭綻放。
涵養文明鄉風,樹“新風”展“新顏”
10月11日下午,在兩峪鄉胡家臺村,一場特殊的推舉活動正在這裡悄然舉行。
“我推薦張懷英,她40年如一日,孝敬年老多病的母親,是我們的榜樣和標桿。”今年69歲的五保戶陶禮華舉起右手,率先發聲推薦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選。
話音剛落,“會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村支書魏曉龍接下話茬,“那請張懷英給大家分享一下她孝老愛親的故事”。
……
在推進鄉村基礎建設中,該村因地制宜修建孝善水渠、孝善館、打造孝善墻、笑臉墻,讓身邊的典型“上墻”,受表彰、做榜樣。同時,村裏還組織自排自演崇尚孝老愛親、家庭和美、鄰里和諧的文化節目,使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如今,漫步在保康鄉間田野,“樹文明新風 破傳統陋習”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通過涵養文明鄉風,一個個美麗鄉村正在實現蝶變。
深挖本土文化,既“塑形”更“鑄魂”
作為首批共同締造試點,馬良鎮西坪村深挖楚文化元素,把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廉潔文化等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打造紅色驛站、清風長廊、書香小院,潤物無聲,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
龍坪鎮溫坪村緊扣“大寨文化”,高品質打造百步梯、溫和臺、印象館等人文景觀,教育引導廣大村民聽黨話、跟黨走;馬良鎮張家嶺村依託“沮水嗚音”“獨臂皮影”等非遺資源,將閒置的房屋打造成非遺文化印象館,賡續非遺文脈;寺坪鎮蔣口村深挖“江西會館”遺跡資源,建設紅色記憶館……
在和美鄉村建設中,該縣始終堅持塑形與鑄魂並重,深挖本土文化,講好村莊故事,新建文化廣場147個,新建文化館、文化書屋、文明實踐站、紅色驛站102個,一幅壯美的田園山水畫卷正徐徐展開。
開展多彩活動,增“活力”提“精神”
10月10日,夜幕降臨,保康縣寺坪鎮蔣口村“口袋公園”裏音樂響起,59歲的杜則蓮帶領20多名村民,在這裡歡快地跳起廣場舞。
以蔣口村為例,過去這裡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近年來,村裏發展蔬菜、藥材等種植業,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但文娛生活依然單調。“想組建個廣場舞隊,沒場地。”杜則蓮只能幹著急,每次遇到村幹部,她都發牢騷:“啥時候才能在家門口跳上廣場舞?”
據悉,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今年該縣組織舉行“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戲下鄉、戲曲進鄉村50余場,開展公益電影放映1600場。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下一步,我們將深耕文化振興的土壤,尊重民情民意,立足鄉村實際,保留風貌古韻,走好鄉村文化振興之路,讓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保康縣委書記馮雲波説。
(丁心栓 通訊員:楊鄒 王曉丹 梅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