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淩雲 通訊員 王海軍

10月20日,第十四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經貿洽談會在重慶舉行,21個項目落戶湖北三峽庫區,總投資454.75億元,投資金額創新高。

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號召。黑龍江省、上海市、青島市對口支援宜昌市夷陵區;湖南省、大連市對口支援興山縣;江蘇省、武漢市對口支援秭歸縣;北京市對口支援巴東縣……還有來自我省省直部門、各市州、大型企業和大專院校的智力資源,向著庫區集結。

截至目前,湖北省共落實對口支援資金超過1800億元,其中,無償援助資金超過30億元。

無償援建2000余個公益項目

10月23日,黃柏河畔,夷陵區小溪塔街道宜昌市上海中學,寬闊標準的運動場地上,體操墊依次排開,同學們分組在體育老師指導下活動。

上海中學前身為小溪塔二中,2008年上海對口支援1000萬元支援學校改建,已被評為“省級標準化初中”。

“上海中學”“武漢路”“大連路”……行走庫區,清爽的柏油路蜿蜒山間,一個個地名、一所所學校和醫院的名字,無不滿載著支援的情誼。

基礎設施一直是庫區短板。聚焦移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教育、醫療、出行領域,上海市援建28所學校,10余所醫院、衛生院;大連市結合興山實際,援建了大連路、寶峽移民公路、新縣城攔水橡膠壩;北京市支援巴東建設巴東一中新校區、巴東縣人民醫院等;武漢市支援秭歸縣城武漢路、移民小區改造,武漢協和醫院與秭歸中醫院建立遠端會診中心。

截至目前,30多億元無償援助資金,已建成2000多個社會公益項目。庫區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1992年的24%提升至如今的55%以上。

100多家企業紮根庫區投資興業

“首期投資20億元,打造數字迴圈經濟産業園。”10月20日簽約後,七巧連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師易興奮地介紹公司即將建設的綜合性全品類智慧綠色分揀中心、綠色智慧工廠等項目。

“宜昌對生態要求高,我們的項目大有作為!”師易説,在政府推動下,項目年底就將動工。

30多年來,娃哈哈、均瑤、雙匯等100多家企業紮根三峽庫區投資興業,帶動宜昌食品飲料加工、生態農業等産業不斷壯大。

最近,戈碧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決定追加10億元,在秭歸投資建設光電顯示特種功能材料項目。2009年,該公司從浙江落戶秭歸時,年産值2000多萬元。如今,該企業光學玻璃型號已從2種增至100多種,新項目達産後,預計將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在戈碧迦的吸引下,一批光學材料産業鏈企業也將目光投向秭歸。

截至去年底,我省庫區受援的三縣一區,地區生産總值達125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1億元,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分別為1992年的56倍、45倍和37倍。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移民搬遷穩定後,各對口支援單位改變單一資金援助模式,把人才幫扶作為援助的重要方式。

夷陵政務服務中心“一窗通辦”窗口開通以來,已惠及上萬人。今年5月,該區政務服務大數據局副局長皮源煒到上海靜安區跟班學習後,借鑒上海政務服務經驗做法,在夷陵區創新推進“一窗通辦”改革,33個部門1400項政務服務事項可一次辦理。

多年來,一批又一批黨政幹部、基層工作人員學習對口地區先進技術、成熟經驗、科學理念、有效機制。

據統計,上海市、青島市、黑龍江省累計培訓夷陵區幹部群眾9800余人次;江蘇省、武漢市為秭歸縣培訓黨政幹部和專業人才1900余人次;湖南省、大連市為興山縣定制特色專題培訓班,培訓各類人才1200余人次;北京為巴東培訓各類人才累計1.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