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已走過十個年頭。此間,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如雨後春筍般紮根在中華大地,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新格局。
2017年4月,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涵蓋武漢、襄陽和宜昌三個片區,努力成為中部有序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集聚區、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
深耕這片熱土,武漢海關“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瞄準減少環節、簡化手續、降低成本、優化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服務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1月至8月,湖北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值935.3億元,以全省0.06%的面積貢獻了全省23%的進出口值,成為新時代湖北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
77項創新 改革步履不停
武漢海關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累計推出77項創新舉措,其中3項被國務院在全國複製推廣,數量居中部海關第一;29項被省政府在全省複製推廣;8項獲海關總署備案,獲批數量居全國直屬海關前列。一項項制度創新成果加速落地,一系列政策疊加紅利持續釋放,將這片改革創新的“試驗田”變為“豐産田”。
湖北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保證金單證電子化”試點,在全國率先實現海關、企業和銀行之間保證金業務的全流程無紙化,有效解決了企業人工異地傳遞紙質單證成本高、效率低、風險大等問題,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單證電子化後,我們保證金的繳納可以全程線上操作,方便快捷。”武漢市巧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黃志彬表示。
入選國務院第六批改革試點經驗、被全國複製推廣的武漢海關貨物貿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企業的一份擔保文書可以用於不同業務領域、不同業務現場和不同擔保事項,通用性強、便捷性高、適用性廣。“憑一份保函就能辦理多項稅款擔保業務,有效減少了手續辦理時間,降低了資金佔用成本。”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尹麗娟説。
如今,該關首創的“先出區、後報關”已成為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常態化通關模式;“保證金單證電子化”將業務辦理效率提高七成,辦理時長縮減75%;在貨物貿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下,今年1月至8月,該關累計用101份擔保文書為4.1萬票報關單提供稅款擔保,平均每份保函迴圈使用404次,擔保總金額91.1億元。
“兩區”協同 紅利疊加釋放
綜合保稅區是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截至目前,湖北封關運作的綜保區達到6個,居中部第一位,實現了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全覆蓋。
在宜昌綜保區建設過程中,擬入區的宜昌奧馬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産柔性覆銅板等材料,産品廣泛應用於航太、汽車等高新技術領域,産品更新換代快、時效性要求高,投産時間對企業來説非常重要。該關積極支援企業提前適用綜保區政策,將註冊登記手續、設備進口及安裝調試等環節前置,與綜保區同步建設、同步竣工,至少提前3個月投産。這一創新舉措入選海關總署典型案例。
襄陽的金鷹物流園內,汽笛聲聲,一個個新造集裝箱滿載著當地的出口貨物,搭乘“襄西歐”中歐班列駛向海外。疫情防控期間,集裝箱“一箱難求”,該關創新實施“新箱+貨物”組貨通關模式,襄陽生産的集裝箱就地辦結通關手續、就近裝貨出口,不僅把“中國造”集裝箱推向世界舞臺,也讓當地出口企業在家門口就有箱可用,為中歐班列穩定發運提供了用箱和貨源保障。
在東湖綜保區的光谷貨站,光迅科技生産的16箱産品快速辦結海關手續,隨即運往鄂州花湖機場,搭乘國際貨運航班飛往比利時。該關創新物流監管模式,推動光谷貨站“牽手”花湖機場,實現資訊共用、監管互認、快速流轉、無縫銜接,貨物在光谷貨站就能享受收發運、報關查驗、預安檢等一站式服務。“通過聯動模式,武漢片區企業的物流成本能夠降低三成多,通關效率預計提升三成。”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琛表示。
追“光”生長 企業活力迸發
湖北自貿試驗區武漢片區位於光谷核心腹地,聚集著1.6多萬家光電子資訊企業。該關全力支援武漢片區以光電子資訊為代表的“光芯屏端網”重點産業發展,讓荊楚大地“芯光”閃爍,燦若星河。
走進華星光電展廳,一塊需伸展雙臂才能連接兩端的弧形螢幕引人眼球。“這是我們最新款的48寸車載顯示屏,螢幕上整合了上百家供應商、幾十個關鍵零部件。供應鏈穩定對我們非常重要。”該公司關務科科長涂芳華介紹。
為了服務“光芯屏端網”産業穩鏈強鏈,該關多方協調開通高新技術企業原料包機航線,同時定制“提前申報+機坪理貨+機下監管”通關模式,將貨物從抵達空港口岸到投入生産的時間最短壓縮至4小時,解決了企業從沿海口岸轉机耗時長、成本高的煩惱,實現關鍵原料和零部件直飛“家門口”。“有了穩定可靠的直達航線,徹底解決了生産原料的後顧之憂,我們更加有信心有底氣專注于研發和生産,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涂芳華高興地説。
該關還充分發揮“企呼關應”平臺作用,第一時間回應解決“急難愁盼”。一些高新技術企業進口的真空包裝、防光包裝等貨物不適宜在普通環境下拆箱查驗。該關在武漢片區率先試點開展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通過“口岸外觀查驗+目的地綜合處置”,將拆箱查驗的環節轉移至企業廠區。自試點以來,該關已依託該模式保障進口積體電路、掩膜版等111批次、8億元貨物快速通關,累計為企業節約成本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