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記者、農民,這是傅振國一生的職業軌跡。

2017年,退休5年後的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距離北京1000多公里的一個小村子,湖北省黃岡市白蓮鎮長嶺崗村傅家灣,開啟了助推鄉村振興之旅。

6年多時間過去了,小村灣發生了巨大變化。關於鄉村振興,傅振國或許有了更多的收穫與思考?9月初,《民生週刊》記者來到傅家灣。

▲傅振國


回家

浠水南站出站口,記者老遠就看到稀拉幾個接站人中間,傅振國站得筆直,熱情地向記者揮手。

“你來早了一點,年底我們的‘文明站’完全建好就更有得看了!”出檢票閘機,傅振國一把奪過拉桿箱,大踏步走在前面,襯衣後背已被汗水打濕。

為什麼選擇放棄北京安逸的退休生活?傅振國説,直接原因是其侄女傅秀麗的一條微信。“九叔,您好些年沒有回家了,不曉得家鄉有了大變化。政府大力建設美麗鄉村,有些走在前面的村子,真是很美麗呢!我也想回去做點事,您能回來幫我參謀一下嗎?”

這條微信掀起了傅振國胸中萬丈波瀾,離開傅家灣48年,傅振國好像感知到了家鄉對自己的召喚。印象中的家鄉並不美麗,污水遍地,道路泥濘,進村像躲地雷一般,需躡足提踵,小心謹慎。

“老爸老媽,兒子這次回鄉就不走了。您兩位老人要保祐我身體健健康康,建設家鄉順順利利!”2017年清明節的第二天,傅振國回到家鄉村裏,在父母墳前,點起三炷香,磕了三個響頭。

1970年,剛滿17歲的傅振國從傅家灣出發,成為一名光榮的空軍戰士;後成長為《空軍報》總編室主任;1995年,傅振國轉業進入《人民日報》(海外版)。

退休前,傅振國擔任過《人民日報》海外版科教部主任,他曾3次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被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傅家灣位於長嶺崗村,是中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組,村民250余人、田地250畝、3口堰塘,這是全部“家底”,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北部有水源豐沛的白蓮河水庫,東部有佛教名剎斗方山,南部是森林茂密的三角山區。

傅家灣資源貧瘠,傅振國將其概括為“三不、四沒有”——不在沿海、不在城郊、不在著名風景名勝地,沒有獨特的地方文化品牌、沒有一個名特優産品、沒有一座古建築、沒有一棵古樹。

接下來幾天,傅振國日思夜想,奮筆疾書,寫出了7個部分、2000多字的《傅家灣美麗鄉村建設藍圖》,發在微信朋友圈。

然而,傅振國十分清楚自己的短處,一是兩手空空,沒有錢,不是企業家,只是一個拿退休金的“工薪階層”。二是身邊空空,沒有團隊,沒有助手,單槍匹馬。

生態

説幹就幹!2017年6月,傅振國先受聘擔任長嶺崗村名譽黨支部書記,後在村民小組會議上,傅振國又以全票當選為長嶺崗村村民五組的小組長。

“回來搞鄉村振興,很艱難!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我的野心就是,把傅家灣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樣板間之一。”傅振國壯心不已。

傅振國自嘲是鄉村建設“門外漢”,但是他熱愛農村,他可以慢慢了解農村。2017年剛回湖北時,他就專程拜訪湖北省村鎮建設協會理事長王偉華,到府取經。傅振國逢人便説,“王理事長是我鄉村建設的啟蒙者,他提到的最關鍵一條是發揮鄉賢帶頭作用”。

後來,傅振國多次與王偉華交流,兩人成了好朋友。王偉華還親赴傅家灣,向鄉親們介紹隔壁羅田縣張家衝建設美麗鄉村的經驗,核心是:以群眾為本,産業為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

改變村容村貌,是傅振國回鄉後要做的第一件事。

難題來了:需要用錢,沒有錢,各項工作很難開展。因而,傅振國説,他回鄉建設美麗鄉村,經歷了“熱情燃燒—嚴重動搖—重新堅定”的心路“三部曲”。

傅振國2017年4月份第一次回鄉時,傅家灣賬上僅有10500元。經過3個月整治臟亂差,買沙、挖土、買水泥、雇挖機,花了兩萬多元。到6月份傅振國當組長時,還欠人家12000元,傅振國決定發動村民捐款。

捐款過程中,有很多村民的義舉,讓傅振國深受感動,最後募得10萬多元。歷史上傅家灣從未捐款這麼多,這也讓他明白,治理臟亂差,建設美麗鄉村是村民的渴望,這也是傅振國得以重新堅定建設信念的重要原因。

緊接著,傅振國打算,在傅家灣的4條主幹道兩旁全部種上銀杏樹,這麼多棵銀杏樹,錢從哪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傅振國發出了認養銀杏樹的倡議。

2018年,“浠水鄉音”老鄉微信群的朋友響應傅振國的倡議,每人出500元到傅家灣認養一棵銀杏樹,兩天工夫認養了200多棵,傅灣南路便被命名為“浠水鄉音大道”。

隨後,傅振國的同學、戰友、同事,微友、老首長、老上級、傅家灣的村民和他們的親戚、國內外認識不認識的朋友都來認養,又是200多棵!

“如果把傅家灣比作一幅風景畫,4條銀杏大道就是畫框。這個畫框,春夏是綠色的,秋季是金黃色的。”傅振國認為漂亮的銀杏樹將是一道別樣的風景,“當4條銀杏大道落滿金黃的時候,便是4條金光大道,將會吸引旅遊者和攝影愛好者蜂擁而至。”

   傅家灣村前一景

示範

“傅老師改變了村民不少生活陋習,發動組織群眾開展義務勞動,助力鄉村建設,樹立了一個標桿,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黃岡市白蓮河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陸續中這樣評價傅振國,“他的許多想法完全正確,得民心。”

在傅振國看來,中國農村社會最基本的單元、最小的細胞,不是村,而是村民小組。傅家灣這個細胞,帶著中國農村社會的全部基因,解剖這個細胞,修復這個細胞,能夠為中國鄉村振興摸索出一點經驗。

“作為一個晚輩來説,我挺後悔的,後悔當初邀他回傅家灣,他原本可以在北京安度他的晚年,我自己卻當了逃兵。”傅振國的侄女傅秀麗説,“九叔是我們這個家族的榜樣,他持之以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對傅家灣的那種無私大愛,是一筆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用自己摸索的經驗,把一個小山村建成美麗鄉村,這就是我晚年的‘偉大理想’,也是我給自己定下的‘歷史使命’。”傅振國説,“心懷理想,躬耕一地。名為‘振國’,先振‘小灣’,鄉村振興,沒有人開好方子發給我們‘照方抓藥’,能夠幫助一個只有200多人的小村莊的村民過上有品質的生活,也算為振興中華的偉大理想做一件小事、一件實事!”

“你的精神感動了我,我要支援你一把!拿什麼支援你,我沒有別的,只有飛機!我借兩架軍機給你,在傅家灣辦個展覽,如果能賣點票,賺點錢,我們不要,全部捐給你做建設美麗鄉村。好不好?”

傅振國戰友郭銘儒退伍後,從事舊飛機修復,2017年,郭銘儒正好在武漢辦展覽,主動提出“借”兩架退役軍機,支援傅家灣鄉村旅遊。

浠水縣當地媒體還發出消息,“兩架軍機飛進浠水傅家灣,中國第一個村民小組將辦航展”。可是,因為運載飛機的板車太長了,道路太窄了,轉彎半徑又小,飛機根本不能運抵傅家塆。

傅振國回鄉的第一個“大動作”以失敗告終。

“現在‘四好’農村路拓寬了,修到村門口了,不存在運不進去的問題了!”提及此事,傅振國連連搖頭,表示遺憾。

2019年底,傅振國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號“老記的鄉記”,講述自己鄉建的心路歷程,首篇文章《快樂鄉建》推送後,他就收到了4萬元的鄉建捐款。

初回傅家灣時,傅振國本想用3年時間基本把傅家灣建成幸福鄉村,然後凱旋京城,安度晚年。如今,他把回京的歸期延後了。

“我不後悔,不動搖,我不能當逃兵,只能堅持下去,幹到死!”傅振國開玩笑稱自己“被套住了”,他比較著急,年紀大了,一身病,傅家灣要辦的事還有很多。

鄉村治理理念與現實結合問題,外部投入與發動本村老百姓問題,一個村民小組與村子整體發展關係問題,傅振國邊走邊思考,好的辦法不能靠“拍腦袋”,必須和村民商量,多聽聽村民的想法,讓老百姓有産業,能帶來收入,優先解決老百姓“口袋鼓起來”訴求,這可能是鄉村建設的關鍵。

“這麼多年來,傅振國很不容易,他是村裏回來的第一個鄉賢,為村裏帶來了新的發展理念,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在他的示範感召下,村裏陸續又回來了不少能人,加入美麗鄉村建設。”長嶺崗村黨支部書記毛關懷説,“周邊各村都以傅家灣為榜樣,村集體經濟也從當年的5萬元躍升至今年的50萬元,長嶺崗村走旅遊興村之路,吃旅遊飯,未來會越來越好。”

文明站

時值9月,長嶺崗村周圍重巒疊嶂、青翠蔥郁,處處鳥語花香。走進如今的傅家灣,鄉村景色已是煥然一新。灣內道路乾淨整潔,村民屋前屋後鮮見雜草,銀杏樹樹榦通直,長勢不錯。百餘棵紅楓樹繞景觀塘一圈,漸入最佳觀賞期,垂落的楊柳縱橫交錯,隨風飄蕩,搖曳多姿。

在傅家灣景觀湖邊上,三層高、共800多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框架主體已經完成,馬上要進入裝修階段,年底會竣工驗收。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具體要做些什麼?傅振國有自己的打算,一層是多功能廳,能夠解決傅家灣老人吃飯問題,兼具旅遊接待功能;二層會有5間客房,給志願者提供食宿,或者作為民宿經營;三層是兒童電教中心。

傅振國一直想建一座“幸福小院”,一併解決傅家灣農民最關切的三大難題:養老、留守兒童生活和學齡前教育、殘疾人就業和生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是傅家灣的“幸福小院”。

陸續中告訴《民生週刊》記者,這次白蓮河示範區落實湖北省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建設要求,對環白蓮河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地11個村和社區成片進行整治,統一規劃,傅家灣是重要的一個節點,是能人回鄉助力鄉村振興示範點。傅家灣要統一規劃産業,發展生態種養業,圍繞斗方山景區配套旅遊服務,鼓勵老百姓經營民宿,開農家樂。環境美了,産業有了,老百姓建設美麗鄉村的勁頭會更足。

古晶山農莊挨著傅家灣,10分鐘路程,在傅家灣“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傅振國常到這裡來休息。老闆何俊是返鄉創業的能人,承包了當地一些荒山,主打農家樂,與傅振國同一年回到家鄉,其父親與傅振國是初中同學,為支援傅振國,也認捐過一棵銀杏樹。

何俊説:“傅叔一個人,太不容易,自己照顧自己,做菜用水煮,配點油鹽即可,他這麼大年齡了,現在還在研究怎麼做抖音,到處求師學藝。”在何俊印象中,6年多時間裏,傅振國只回過北京三四趟,每趟也就待了幾天。聚少離多,在北京成家立業的兒子支援傅振國的選擇,他説父親“做了自己樂於做的事情”。

晚上7點半,飯桌前的聊天剛到興頭,傅振國忽然放下碗筷,他要趕回房間,學習手機攝像課程。這是傅振國的“晚自習”,一堂網路試聽課,5元一小時,不太貴,他説這種課程值得學,對宣傳傅家灣有幫助。

何俊評價傅振國是“激情主義者”“理想主義者”,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苦行僧”,更是一名令人尊敬的長者。

“早上起來,給你煮了幾個雞蛋,帶到火車上吃吧!”離開傅家灣,登上高鐵之前,傅振國説。現在兩個3年過去了,老傅還要在傅家灣幹多久?

(《民生週刊》全媒體記者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