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隨州9月8日訊 湖北廣水,鄂東北一座邊陲小城。十年九旱,素有“旱包子”之稱。


近年來,廣水市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形成“國家投入為主導、工程産權所有者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投入為補充”的管理局面,實現工程管護、補貼全覆蓋。


2023年,廣水市獲評湖北省“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省級樣板縣”。


加強建設,守護一方安瀾

9月1日,廣水市郝店鎮,一顆顆“翡翠明珠”鑲嵌在廣袤的土地上。藍天白雲映襯下,繪就了一幅絕美的生態畫卷。


郝店鎮現有小型水庫15座,過去管理不善,水庫風險隱患增多。2022年,廣水市啟動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範縣創建工作。郝店鎮乘勢而上,投入重金組建專業化養護隊伍,定期開展巡查、除草等工作,有力維護了水庫安全。


防汛減災無小事,安全責任大於天。廣水市現有註冊登記水庫203座(其中小型水庫197座),部分水庫過去存在管理不善、帶“病”運作等問題。近年來,該市搶抓政策機遇,投入“真金白銀”,推進水庫除險加固,加強水庫維修養護,全力守護一方安瀾。


2008年至2015年,廣水市累計投資3.8億元,對該市水庫開展全面“體檢”,203座水庫“藥到病除”、喜獲“新生”。同時,按照每座小型水庫管護資金每年不低於1.5萬元的標準,將管護經費納入市級財政預算。2022年,廣水市共投入小型水庫維修養護資金321萬元,平均每座小型水庫達1.63萬元。


水庫安全有效運轉,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産能力。廣水市增加灌溉面積7300多畝,灌溉保證率達到85%以上,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由原來的43.18萬噸增加到49.12萬噸;灌溉水利用系數由原來的0.4提高到0.52,農民年每人平均收入提高近200元。


壓實責任,運作維護保安全

水庫三分建,七分管。


廣水市小型水庫點多面廣,過去一些地方“重建輕管”,少數水庫一度出現無人管、不願管、不會管的局面。


管理缺位的被動形勢如何扭轉?“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廣水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長華運鵬擲地有聲。


——向197座小型水庫頒發不動産證,進一步厘清水庫産權、範圍等。


——明確小型水庫管護主體、管理單位,逐庫落實水庫“四種責任人”。成立10家用水者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監督作用。


——進一步明確管理主體責任、具體任務,及時組織水庫所在鎮辦開展隱患排查、應急演練,完善水庫調度方案和防汛預案等。


——利用“荊楚水庫”平臺,提升水庫資訊化、數字化水準,實現水庫水雨情數據、巡查路線實時線上監控和檔案資料電子化管理。


同時,各地踴躍參與、廣泛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型水庫維修養護新模式。城郊街道辦事處選聘5名巡查人員,加強考核培訓,實行“一對一”精細化管理,將水庫維修養護由“零散式”“突擊式”維修,改為採用社會化購買服務、專業化集中維修養護模式,確保所有小型水庫都有“管家”,轄區小型水庫專業化管護覆蓋率達100%。


管養分離,座座水庫煥新顏

9月4日,陽光下的廣水市楊寨鎮謝家河水庫,草坪清新翠綠、溢洪道通達順暢、壩坡乾淨整潔,美不勝收。


過去,謝家河水庫承包給私人養魚,大肆投肥養魚讓水體渾濁不堪,水質污染嚴重。


2019年底,村“兩委”取消了承包合同,水庫轉為集體管理。村裏成立水庫生態治理工作專班,制定水庫生態保護、宣傳、環保活動等制度;籌措資金40萬元,修建700米進庫公路;每年向水庫投放生態魚苗5萬尾,增強水體自凈能力,著力恢復水庫生態環境。


經過近一年的整治,謝家河水庫水質從IV類提升至Ⅲ類,成為當地備用水源地。環境變美了,村民逐步開展養殖垂釣、休閒娛樂等活動,年均增收近千元。


針對小型水庫工程特點,廣水市按照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適度分離原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進小型工程管護維修社會化、市場化和專業化。


積極落實維修養護“三個一”,即一塊專責公示牌、一名專人管護、一支專業維修養護隊伍,實現了每座小型水庫有一本權屬證書、一個管護主體、一個管護協議、一套養護機制和一份管護檔案的“五個一”改革目標。

 

(通訊員:劉冬、程淇、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