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特色産業星羅棋佈,沉甸甸的瓜果蔬菜帶來了豐碩的香甜。

村莊內,鄉村建設熱火朝天,庭院別致,道路潔凈,文體廣場上歡聲笑語。

農家裏,一雙雙勤勞之手繪就錦繡生活新圖景,訴説著共同富裕的新故事。

……


蟬鳴七月,萬物蔥蘢。行走在隨縣大地,一幅“農”墨重彩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鋪展開來。


彈指一揮間,轉瞬十四年。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隨縣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穩壓器”,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農業,越來越有奔頭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食為政首,糧安天下。


隨縣作為農業大縣,怎樣讓老百姓吃得更好、幸福感更足?答案在利用獨特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做優一桌美味的“隨縣飯”裏。


物産豐富的隨縣,食用菌、茶葉、蜜棗、油桃、藍莓、泡泡青、三黃雞等特色農産品馳名中外,是著名的中國香菇之鄉、花菇之鄉、稻米油之鄉。然而,産業多而不優、品牌有而不響,如何破題呢?

近年來,隨縣持續推進食用菌、糧油、畜禽、果蔬、茶藥五大重點産業鏈,通過品牌帶動、項目拉動、龍頭推動,挖掘農業産業創新升級的發展動力,推動“農業大縣”不斷向“農業強縣”邁進。


將香菇産業納入“5511”産業體系,創建全國首個國家現代農業(香菇)産業園,成立香菇集團,香菇産業獲評湖北省創新型産業集群;在隨縣各地成立20家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形成覆蓋産前、産中、産後的完整社會化服務鏈條;加快推動共富牧業百萬頭生豬冷鏈屠宰、中興食品茶葉精深加工等項目,持續提升農業産業化發展品質;支援“大洪山”香菇、“編鐘”泡泡青、車雲山毛尖等創建精品名牌,打造“炎帝老家·隨縣有禮”區域農業品牌體系;因地制宜推進縣、鄉、村流通服務網路建設,把市場連起來,推動隨縣農産品變成“緊俏貨”……


十四年來,一個個特色産業不斷壯大、遍地開花,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等保障穩定,讓“隨縣味道”香飄全國。


農村,越來越有看頭


遠眺,一幢幢民房依山而建,掩映在蔥郁的古樹之中;近觀,彩色石塊鋪就的小路蜿蜒連接到農戶門口,慕名前來的遊客在古黃櫟樹下拍照打卡,好一幅秀美鄉村田園風景畫。


“現在村上環境好了,幸福感更強了!”眼前“人在畫中游”的愜意美景,讓隨縣澴潭鎮柏樹灣村村民袁成清沉浸其中。今年5月,他利用自家房屋辦起了古樹村落餐館,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現在向日葵、荷花開得正艷,每到週末和節假日,大家都愛到我們這休閒旅遊!”


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過程中,柏樹灣村通過黨建引領、統戰助力,引導鄉賢參與産業發展、村莊建設、社會治理、鄉風文明等各項工作中去,過去“臟亂差”的農村面貌出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一直以來,隨縣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形成了明爭暗賽、熱火朝天的大好局面,唱響了盪氣迴腸的鄉村戀歌。


打開隨縣行政地圖,一個個星羅棋佈的美麗鄉村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吳山鎮聯中村用好“村塆夜話”等活動載體,走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盤棋”;柳林鎮金橋村將積分制與農村改廁有機結合,引導村民養成衛生文明的生活方式;萬和鎮邱家大塆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精心打造山水相映的自然景觀……如今,“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光”的發展圖景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美麗鄉村激活美麗經濟,美麗田園喚醒回歸夢想。隨著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農村變景區、農産品變商品、農家屋變農家樂,一幅“觀光休閒、採摘體驗、科普教育”相融合的鄉村旅遊畫卷漸行漸近。



農民,越來越有幹頭


萬頃稻田碧波翠,果蔬飄香笑意濃。7月,隨縣萬和鎮黃林樹、龍鳳山等村迎來收穫關鍵期。


線椒種植基地裏,辛勤採摘的椒農們被挂滿枝梢的“紅鞭炮”襯得愈發喜上眉梢。不遠處,村民們正忙碌地分揀、裝箱、裝車,奏響一曲動人的“椒”響曲。


“時間自由,離家近,自家的活也不耽誤。”黃林樹村民王明翠四月份就線上椒基地工作,育苗、除草、採摘等各種活做下來,幾個月就有一萬多元收入。

産業是農村發展的源動力。隨縣在完成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後,深入開展“三清兩建一提升活動”【清理閒置資産、清理問題合同、清理債權債務,建鄉村合作公司、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人居環境行動】,探索出鎮級鄉村合作公司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村級合作公司發展特色産業、龍頭企業與村集體聯營共建等多種形式並存的聯農帶農新模式。


安居鎮姜家棚村、車崗村利用“三清”收回的集體機動地建基地、搭溫棚,壯大蔬菜産業;吳山鎮聯建村以村帶民、村民共建養牛産業,實現強村富民目標;裕國公司與三里崗鎮吉祥寺村、草店鎮金鑼山村共同組建鄉村合作公司,在香菇種植、原料採購、精深加工、自營出口四個環節建立收益再分配“共用池”,凈利潤30%向農戶分紅……2022年,全縣村集體收入超5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3個。


曾經,離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大部分農村年輕人的夢想。如今,産業集群加速形成,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匯聚鄉村,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讓“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有了新答案。


喜看沃野織錦繡,鄉村振興正當時。提交隨縣十四年“三農”發展答卷——業更興、鏈更長,“三産”融合步履鏗鏘;路通了、燈亮了、水凈了,村容村貌“大變樣”;錢袋鼓、底氣足,農民臉上笑意濃。和著“強縣工程”的號角,廣袤的隨縣田野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張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