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印發。這是新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省委一號文件,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
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
2022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有效應對疫情複雜形勢、歷史罕見旱情、市場行情波動等多重挑戰,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紮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三農”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要求的關鍵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2023年省委一號文件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緊緊圍繞“三農”工作必須守牢的底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突出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明確了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
省委一號文件共9個部分35條,既是全年工作重點的“任務清單”,也是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將文件重點任務進行了分解。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推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大政策、重點任務和重要改革措施落地落實。
書寫農業強國建設的湖北答卷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全局,對建設農業強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深刻闡述,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湖北是農業大省,糧食産量連續10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淡水産品産量連續27年位居全國第一,油菜籽、茶葉、蔬菜和生豬産量均穩居全國前六位,是我國重要農産品生産供應基地,在全國農業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在中西部省份率先建成農業強省,書寫農業強國建設的湖北答卷。
一是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這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將糧食生産任務分解到市縣、落實到地塊,各市縣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爭多增産。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以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為重要牽引,開展噸糧田創建,挖掘再生稻、雙季稻等擴面增量潛力,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提升油菜、油茶等油料産能,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保障“菜籃子”産品供給。
二是堅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在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方面,要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農機裝備補短板,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要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夯實“三農”持續向好的制度基礎。
三是突破性發展鄉村産業。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流通業,持續推進重點農業産業鏈建設,深入實施壯大龍頭企業“十百千萬”工程,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産業新業態,支援創建農業産業強鎮、現代農業産業園、優勢特色産業集群、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推動産業向縣城集聚、企業向園區集中。
四是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嚴格市縣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強化耕地佔補平衡管理,確保補充的耕地數量相等、品質相當、産能不降。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350萬畝高標準農田。加快“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建設,紮實推進重大水利工程項目。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必須採取更大力度、更有針對性的舉措,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一是守底線。壓緊壓實各地各部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確保不鬆勁、不跑偏。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監測戶,落實開髮式幫扶措施;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準,及時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二是增動力。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把促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聚焦産業和就業幫扶兩個關鍵,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用好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重點支援補上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
三是穩政策。全面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在人才、資金、土地、項目等方面持續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傾斜。持續做好區域協作和省直單位定點幫扶,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形成防止返貧工作合力。發揮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指揮棒”作用。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農民收入保持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65下降到2.16,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群體之間收入差距還不小,農民增收動能有所減弱,增收形勢不容樂觀。必須廣辟農民增收門路,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是穩定外出務工收入。促進農民轉移就業是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主渠道。要推動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産業,把縣域經濟打造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極。
二是挖掘經營增收潛力。發展鄉村産業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徑。支援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託管等社會化服務,推動農業經營增效。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産”文章,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三是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紮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盤活利用閒置農村宅基地和住房,創造條件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産權益,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
四是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農業産業化聯合體,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納就業、村企對接等多種形式,把産業增值收益和就業崗位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産品産銷對接,增加農民在銷售端的收入。
深入實施強縣工程
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的一項重要部署。強縣工程重點是促進農民增收,核心是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關鍵是縮小城鄉差距。去年以來,各地圍繞實施強縣工程進行了積極探索。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省直有關單位,研究起草了加快推進強縣工程的實施方案。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科學把握各縣市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因地制宜補齊縣城短板弱項,切實提升縣城發展水準和服務能力,增強縣城對産業和人口的集聚力、吸引力。重點是加快縣城産業集聚發展,推進綠色低碳縣城建設,提高縣城公共服務水準等。
推進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建立健全統籌城鄉的發展體系、服務體系、治理體系,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構建一二三産業融合的發展體系,增強縣域發展內生動力。構建統籌縣城、鄉鎮、村莊的三級服務體系,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促進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構建政府、社會、村民共建共治共用的治理體系,深化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完善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用機制。建設美好農村人居環境,深入開展鄉村建設評價,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條件,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通過實施強縣工程,縣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基層治理水準明顯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不斷夯實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基礎。
強化組織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今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艱巨繁重,需要真刀真槍地幹,需要真金白銀地投,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確保省委、省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到實處。
一方面,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領導“三農”工作原則不動搖,堅持“三農”重中之重戰略地位不動搖,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要當好“一線總指揮”,將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等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統籌解決好“三農”工作中兩難、多難問題。糾治“三農”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
另一方面,要創新體制機制。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完善財政支援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堅持金融賦能,推進農業保險持續擴面增品提標。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強化鄉村振興用地保障,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在符合條件的區域實施點狀用地。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各地各部門要始終牢記“國之大者”,鉚足幹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荊楚篇章作出積極貢獻!
(湖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