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指出,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産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這是繼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後,首次對建設什麼樣的農業強國提出“五強”目標。其中特別強調,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底線,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

倉廩實,天下安。雖然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隨著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食品消費升級,糧食需求相當長時間內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糧食生産供給又長期面臨耕地和水資源硬約束、自然災害和病蟲災害頻發、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國外進口不確定性增加等挑戰,未來糧食供需還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尤其是近年來,國際形勢波詭雲譎,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在此背景下,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糧食問題不容有失。湖北作為農業大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上,責無旁貸。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堅持新糧食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做好“增減”文章,紮實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守穩荊楚糧倉,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守穩荊楚糧倉,做好供給側“增減”文章

做好供給側“增”文章,核心在於糧食增量、土地增産、農民增收。我們要堅持良田糧用,積極推引良種良法,優化種養結構,打造高標準農業産業鏈基地,不斷向土地要産量。大力實施特色糧油産能提升工程,引導科研機構加強農機裝備技術攻關,堅持向科技要産能。要健全種糧收益增長機制,開展水稻小麥完全成本保險試點,提升糧食生産主體抗風險能力。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稻穀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持續為農民增産值。

做好供給側“減”文章,關鍵在於減災防災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意見》指出,要“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從技術層面為防災減災、減藥增效提供支撐。我們要加強極端天氣和病蟲害的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強化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紮實推進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有效避災、科學防災、精準抗災,不斷降低災害影響,用減災為糧食增量。要堅持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建立覆蓋農業生産源頭、生産過程到廢棄物再利用的全過程農業標準,合理控肥控藥、優化地區種養結構,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用減藥為農業提質。

守穩荊楚糧倉,做好需求側“增減”文章

做好需求側“增”文章,核心在於牢固樹立大食物觀。《意見》指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居民食物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是大食物觀發展的內生動力,支撐我們不斷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增加食物有效供給。湖北農業自然資源豐富多樣,農林牧副漁稟賦突出,尤其水産品2022年産量首次突破500萬噸大關,連續27年居全國淡水水産品産量第一位。踐行大食物觀,就是要充分挖掘湖北自然資源優勢,要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要向森林要食物,發展茶油、橄欖等木本糧油、乾果鮮品等森林食品;要向草原要食物,推動草原畜牧業現代化集約化轉型發展;要向江河湖泊要食物,提高漁業發展品質和産能;要推動生物技術在農業、食品領域的應用拓展,發展生物科技、生物産業,有效保障食物品質、提供更多高品質高標準的食物。同時,不斷從食物供給側管理向食物需求側管理延伸,進一步豐富糧倉、菜籃、油瓶和果盤,以拓展種類來增産。

做好需求側“減”文章,關鍵在於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意見》指出,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健全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節約減損涉及的鏈條長、範圍廣、環節多,我們必須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施策,促進糧食“産購儲加銷”全産業鏈節約減損協同聯動。實施“精量播種、機收減損行動”,加強生産環節源頭管控;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促進産後環節減損增收;強化儲運環節拋撒遺漏問題治理,提升糧食儲藏保管精細化水準;實施“農業科技攻關行動”,提升加工環節科技水準,延伸糧油産業鏈條,發展稻米副産品精深加工,加強糧食資源綜合利用,減少非必要損耗。遏制消費環節損失浪費,持續抓好愛糧節糧宣傳,培育節糧文化,形成全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以減少損耗來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