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接之際,鄂州市華容區蒲團鄉的200余畝田地裏,千余份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小麥種子播撒完畢。

這意味著鄂州的國字號種業基地又有了新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攜手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所,將針對該基地提供的核心種質進行學術研究,有望為我省及我國帶來新的小麥基因資源。

“全市已有各類育種基地40多家,現代農業‘種谷’正顯雛形。”鄂州市委書記孫兵介紹,此前已有團頭魴(武昌魚)原種場、武漢大學鄂州水稻基地等國字號種業基地相繼投入運作。

科技賦能,守牢種業“晶片”

鄂州是全省地理面積最小的地級市,耕地面積不到70萬畝。土地有限,如何實現産業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規模適度?

“靠科技賦能,並守牢種業‘晶片’。”孫兵説,全市在種業領域已先後與武漢21所高等院校對接,近年來累計開出84項科技支撐需求清單。

距離小麥種業基地不遠,是華中農業大學超級稻育種鄂州基地。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領銜在這裡培育綠色營養優質稻新品種等46個項目,他尤其看好黑米主食化育種的市場前景。

武漢大學鄂州水稻基地位於鄂城區杜山鎮東港村,專注于雜交水稻研究,成立10年來取得系列技術突破。“水稻育種已成為鄂州發展現代種業的一張名片。”鄂州市副市長盧輝説。

目前,鄂州與各高等院所共建院士專家科研基地1.5萬畝,累計建成國家及省級漁業良種繁殖場9家、院士專家工作站6個、博士工作站3個、國家級科技小院2個。

打通産業鏈,凸顯品牌效應

今年7月,鄂州市稻田生態種養産業協會在武漢大學鄂州水稻基地揭牌成立。“將試驗田和産業鏈緊密結合,旨在帶領周邊農戶借力科技興産業、闖市場、奔富路。”基地負責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章志宏説。

作為知名區域品牌特産,武昌魚打通産業鏈條備受關注。10月21日晚,盧輝組織業界人士召開“武昌魚産業鏈建設暨預製菜産業發展座談會”,最終達成共識:在全省率先組建預製菜産業聯盟,齊推以一個龍頭為核心、N個工程為支撐的産業發展模式。

在鄂城區碧石渡鎮,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高樓養豬中心——中新開維現代牧業兩棟26層高樓投用後,年出欄生豬預計達120萬頭。與此同步,中新開維綠色食品産業園項目開工,形成“生豬養殖+食品加工”全産業鏈。

近年來,鄂州打造出鄂城杜山、華容蒲團等一批特色種業小鎮,成功申報“武昌魚”“沼山胡柚”兩個區域公用品牌,高農種業、盛豐漁業等種業龍頭浮出水面。截至去年底,鄂州種業産值達20億元。

“全市已初步建成糧食、水産、畜禽等三大優勢種業産業板塊,從‘賣資源’邁向‘賣品牌’。”孫兵説,做實做強重點農業産業鏈,還需掌握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加快形成行業標準。

乘“機”而上,飛向全國餐桌

10月28日,花湖機場航廈“鄂州名優農特産品展售專區”投用,首批進入專區的有“武昌魚”“梁子湖大閘蟹”“涂鎮藍莓”“沼山胡柚”等鄂州名優農特産品。

花湖機場是國內目前唯一獲批建設的航空貨運樞紐。預計到2025年,花湖機場開通國際貨運航線10條左右、國內貨運航線50條左右,貨郵吞吐量達245萬噸,形成輻射全國、暢達全球的空中運輸網。

展區由鄂州市農業農村局與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湖北楚匯園智慧城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運營。機場乘客可通過現場購買、提貨卡或線上網購等方式採購鄂州農特産品,通過隨機托運、航空貨運物流等方式配送,實現貨隨人走或次日達。

“鄂州將充分利用花湖機場的貨運樞紐功能,大力推動農特産品乘‘機’而上,飛向全國百姓餐桌,實現‘買全球賣全球’。”鄂州市委副書記徐艷國説,下一步全市將依託現有種業資源,著力打造現代種業創新中心。(湖北日報記者戴勁松、夏中華、通訊員余慶軍、光子健、蘭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