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隨州市政府與武漢科技大學舉行市校合作簽約儀式,武漢科技大學相關科研項目負責人與隨州6家企業簽訂橫向合作項目。其中,湖北犇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1.5億元技術轉讓費,與武漢科技大學材冶學院開展多孔硅項目技術合作。

據湖北技術交易所所長陳漢梅介紹,此金額創造了我省高校院所單筆技術轉讓交易的最高紀錄。

湖北犇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隨州市一家民營企業,專注于新能源鋰電材料的研發、生産、銷售,2021年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精細化工細分領域,該企業多項産品突破制約發展的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該公司董事長戴百雄介紹,多孔硅應用於新能源鋰離子電池負極,可顯著提升鋰電池容量。作為改善鋰電池容量的關鍵材料,具有極高的技術難度和巨大的市場前景。應用市場成熟後,或將改變整個鋰電池行業格局。目前,公司已支付武漢科技大學1000萬元技術轉讓費,剩下1.4億元將在中試量産後支付到位。

負責多孔硅項目技術研發的武漢科技大學團隊深耕鋰電池負極材料10餘年,在鋰電池電極材料、超級電容器等領域授權30余項專利。該團隊負責人介紹,目前,市面上的鋰電池負極材料是石墨,石墨理論容量是372毫安培時每克,用多孔硅碳負極取代石墨,可有效提升電池能量密度。該團隊開發了多孔硅負極材料,掌握多孔硅形貌調控、體積膨脹和高效碳複合等核心技術。採用該技術,可有利於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很好的選擇。

目前,該項目已落戶隨州高新區青春化工園區,擬建設規模3萬噸/年,項目建成可創年産值200億元以上,貢獻利稅30億元以上。首條1000噸/年的中試線將於2023年4月建成,計劃前期投資10億元,于2023年建成1萬噸/年規模化生産線。(湖北日報記者彭小萍、劉鈺楊、通訊員袁小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