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枝江市問安鎮,一條300多米長的老街正在演繹別樣故事。

老街東邊,住著袁碼頭村80戶181位村民;西側,住著同心橋村37戶100位村民。

“過去,隔路如隔山。”兩村想不到一起、幹不到一起、説不到一起、管不到一起、富不到一起。

“現在,隔路不隔心。”兩村親得像一家人,攜手共建這條幸福老街,抱團發展走上致富路。

是什麼力量,讓袁碼頭與同心橋變得如此親近?

老街變美了

冬日的農村,和諧安寧。

行走在袁碼頭老街上,柏油路面乾淨整潔,兩側倣古連廊整齊劃一。“看著清爽,住著舒服。”村民肖昌貴心裏別提多高興。

三年前,肖昌貴曾因出行不便,跑到村委會拍桌子。“一到下雨,車不能進、門不能開,糞污四溢、臭氣熏天,誰受得了?”

村民改造老街的呼聲越來越高。

老街到底怎麼改、怎麼建?“村委會幾個人坐在屋裏抓破腦袋,都不如上街走一走、看一看,聽聽百姓意見。”袁碼頭村黨支部書記艾華新決定召開灣組會,與大夥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老街不是袁碼頭一個村的,維修資金誰出?”“誰受益,誰出錢”……艾華新沒想到,在第一次灣組會上,大家就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

兩村夾一街,不能光聽一個村的意見。艾華新組織村組幹部,沿街挨家挨戶到府,不分本村外村,認真傾聽村民意見、建議。

“你不是同心橋村書記,別人會聽你的麼?”袁碼頭村村民心裏沒底。“都是老街住戶,要把大夥的心都攏到一塊兒。”艾華新到府次數多了,思想工作好做了,同心橋村37戶村民也參與進來。

第二次灣組“擴大會”上,兩村村民圍坐在一起,共商老街建設方案。

“我們人多力量大,建設老街靠大家,建設好後惠大家。”艾華新開門見山。“大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我們的家園建得更漂亮。”村民趙心財率先表態。“老街改造好了,還要維護好。”村民們紛紛附和。

會上,大夥一致同意通過眾籌方式改造老街,還推選村民趙心財、熊天國、田先懷分別擔任立面整治、管網、步行道等工程的品質監督員、群眾協調員、進度督辦員。

最終,老街沿線村民籌資50余萬元,完成立面整治158間、埋設污水管網1250米、鋪設步行道2430平方米;新建一個800平方米停車場、兩處垃圾分類亭、一個同心議事廳……

共建“同心黨總支”

“能否增添路燈,讓大夥出行不摸黑”“希望建個小廣場,我們跳跳廣場舞”……老街改造後,村民提出新需求。

兩村經過商量後,決定將一塊項目用地拿出來,建設口袋公園,添置健身器材。同心橋村村民徐萬貴聽説此事,主動拆掉自家雜物間,讓出30多平方米土地,不要一分錢補償。

有事好商量,有事一起辦。為給老街增設路燈,袁碼頭和同心橋兩個村黨支部書記,帶著村民代表來到問安鎮一家燈具廠,挑選50盞路燈。選型、詢價、計算安裝成本,大家把賬算得明明白白,一點不含糊。

近年來,同心橋村以花為媒,建設鄉村旅遊項目同心花海;袁碼頭村則發展起集苗木種植和採摘遊玩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殿春園林。兩大農業主體每年吸引遊客10萬多人次。

兩村能否聯起手來發展産業?艾華新介紹,袁碼頭和同心橋共同成立“同心緣鄉村振興黨總支”,把支部建在産業鏈上,項目一起謀,發展一起搞,成果一起享。

“老街美了,産業強了,我們的好日子在後頭。”過去,村民熊天國準備到枝江城區買房,如今,他改變主意、逢人就説:“老街環境這麼好,我哪舍得搬家喲!”

老街商戶王良安手工製作的風味辣醬深受歡迎,過去,他的辣醬只賣給附近村民。“以後,我要把辣醬打造成袁碼頭地方特色産品,賣給遊客。”王良安有了新規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雷巍巍、通訊員李巧愛、毛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