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養老服務,牽涉千家萬戶,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

黃石下陸區是傳統老工業基地,大冶有色、十五冶、東鋼、黃棉等大批職工小區,住著數萬退休職工。全區20多萬人,60歲及以上老人佔比17.82%,其中80歲及以上者佔老年人比例為11.21%。

下陸區委書記宛小林説,政府、企業、居民齊心協力,共同締造為老、助老、扶老、適老的“15分鐘服務圈”,讓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居家養老,基本實現全覆蓋

窗外冷雨淅瀝,室內溫暖如春。11月18日,下陸銅花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人或做康復訓練,或圍坐織毛衣,其樂融融。

“康奶奶90歲了,患有帕金森病,髖關節受損,入住1個月,現在能扶著助行器行走。”中心主管護理許春蘭説,5月份開業後,已有60多人次入住。

“這塊場地原是大冶有色社區活動中心,改建成了養老服務中心。”銅花社區黨支部書記馬細群介紹,這裡提供24小時照護及康復訓練,也是社區老人的納涼點和取暖點。

下陸區抓住城市更新計劃試點之機,盤活社區閒置資産,採取共同締造方式,為養老服務提供場地保障。目前,下陸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35處,基本實現社區全覆蓋。

“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有5種類型。”下陸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面積不低於1000平方米,提供生活、康復、托老等24小時照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面積不低於300平方米,主要提供日間照料。社區養老驛站,利用到社區15分鐘的便利,志願者到府提供代購、助行等服務。嵌入式社區養老提供居家安養、短期寄養和長期托養服務。社區食堂面向社區居民提供日常用餐,解決失能及特殊老人吃飯難題。

下陸區規定,新建小區必須配建養老服務用房,出臺街道、社區、小區養老設施建設標準,構建區、街道、社區、小區、家庭相結合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路。

智慧養老,精準對接需求

銅都社區服務中心,下陸區智慧居家養老平臺,電腦大屏上,養老大數據、綜合監管、養老服務等各項數據,不時閃動。

“這個平臺匯聚了下陸所有老年人口、6家養老機構、35家養老服務中心,以及200多名養老從業人員的數據資訊。”安慧智護下陸區域經理陳詩卉説,平臺入駐了政府兜底服務對象878人,可實現等級評定、監管審核、服務審批等功能。

“通過數據分析,878位老人又分為獨居老人、特困殘疾人、困難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等,分門別類提供服務。”陳詩卉點開手機平臺,一位接單的志願者正報單:“下午陪王爺爺做完護理,到團城山公園看菊展,活動2小時,並代購了生活用品。”

智慧養老精準對接老年人需求,提供線上線下服務。2021年,下陸區智慧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為獨居老人、困難高齡老人等開展生日祝福、節日問候等線上服務39720人次;助潔、助醫等“十助”線下服務9638人次。

“子女下單,服務到府,線上線下無縫對接。”下陸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説,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覆蓋家庭、社區和機構,資訊共用,給每位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進家”服務,讓老有所養升級為品質養老。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醫養融合

依山而立,院落開闊,鄂東醫養之家東鋼養護院由東鋼學校改建而成,地處鬧市又不失清靜。

“養護院有105個床位,已入住93人,主要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東鋼養護院業務部主任王利衛説,鄂東醫養集團擁有黃石市五醫院、十五冶醫院等醫療資源,實行醫養融合養老模式。

東鋼養護院專職醫生每月巡診3次,老人入住後,進行全面身體檢查,建立個人醫療檔案,一有重疾,會走綠色通道,緊急送往合作醫院救治。

在東鋼養護院的康復中心,人工按摩椅、艾灸室等康復治療器具齊備,專業護工和技師,每月組織4次培訓,針對老人的身體狀況,提供針對性治療。

下陸區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全力推動醫養結合,鼓勵基層醫療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簽約,加快構建醫療、養老、照護、康復、臨終關懷緊密銜接的養老服務模式。

“養老産業是普惠性事業,區裏出臺運營補貼和稅費優惠政策,吸引養老服務行業龍頭入駐。”該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説,以公益性的社區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産業化的醫養結合為拓展,匯聚各方力量,打造下陸“銀發樂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富春、通訊員謝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