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來高速公路(宜都至來鳳),是湖北省“十三五”重點工程,雙向4車道,全長180公里,設計時速80公里,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建成。它不僅是穿越恩施州與宜昌市的綠色大通道,更是助推武陵山地區鄉村振興的經濟大動脈。項目建成後,鶴峰至恩施、宜昌、張家界行車時間將縮短至1.5小時。
宜來高速分為宣鶴段、鶴峰東段和宜昌段三部分。目前,宣鶴段已經建成通車,其他段仍在趕工。
10月2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位於恩施州鶴峰縣境內的宜來高速鶴峰東段的施工現場,見證全線最難處“雲南莊特大橋”和“溇水河特大橋”攻堅。這裡的海拔有1200多米,施工中常常伴隨霧氣。
“橋上架橋”克服施工難題
溇水河特大橋是一座挂在山腰的紅色拱橋,恰似一道彩虹,與鶴峰縣城相得益彰。
然而,“彩虹”雖美,建設卻艱——
原來,這座大橋跨越了300米U型峽谷,空間狹窄,大型設備無法進入。闖入這裡,相當於來到“施工禁區”。
中鐵大橋局宜來高速項目總工李一石介紹,由於溝底到橋面縱深有300多米,如果採用傳統的打墩架橋,大型設備難進入,同時造價成本很高。
商討中,一份“橋上架橋”方案浮出水面。
何為“橋上架橋”?李一石解釋,建設者們在橋梁兩端分別建起高149.4米、155.4米的扣纜塔,在此基礎上用兩根長1000米的主纜索將兩端相連,形成一個懸索橋的結構。隨後,進行鋼拱安裝及梁片吊裝架設,最大起吊135噸,相當於100輛小汽車的重量。
溇水河特大橋工區總工陶正國告訴記者,目前拱肋拼裝已完成80%,即將在11月底合龍,隨後將進入300米長的橋面吊裝施工。在施工過程中依次完成懸索橋、斜拉橋、拱橋施工,最後完成懸索橋、斜拉橋拆除。在施工過程中實際上完成3座橋橋梁架設,2座橋梁拆除才能形成一座拱橋,因此稱為“橋上架橋”。
給橋墩加裝“斜腿”
從溇水河特大橋向宣恩方向行進,行至不遠處就能看到一片近百米高的橋墩上正在造“天路”,這裡便是全線最複雜的工程——雲南莊特大橋。
為何最複雜?原來,該橋是我省首座空腹式連續鋼構橋,橋型獨特,在世界建橋行業處於創新領域。這座獨特的橋,從樁基施工到墩身施工,均需要多次轉化施工才能完成,施工程式遠比普通設計施工多出10多項。
記者乘坐工程電梯直達0號梁作業平臺,500多平方米的作業區堆滿鋼筋等工程材料,數十名工人師傅正在進行鋼筋網焊接。
地下,20多根樁基打入地下40多米深處,通過澆灌混凝土穩穩扎進岩石層。向上,96米高的橋墩直衝雲霄。中鐵大橋局宜來高速項目黨支部書記汪明介紹,雲南莊特大橋兩墩都處於懸崖峭壁上,其中一個墩身直接佔用了國道。由於空間狹小,光是花在國道改道上的時間就有半年。
更複雜的地方藏在橋面與墩身的結合部位。由於橋面主跨達280米,為盡可能分散主跨橋面受力,建設者們在墩身與橋面結合處設計了50米長弧形“斜腿”,“斜腿”和橋墩、橋面形成一個三角區,這是施工關鍵。“斜腿”表面角度過大,人站穩都非常困難,施工難度因此成倍增加。
經過兩年多持續奮戰,目前,三角區施工取得重要進展,“斜腿”與“橋面”現澆正同步展開,整個宜來高速鶴峰東段也將力爭在2023年底完成施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胡祎、通訊員程金鵬、蓋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