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來鳳縣綠水鎮老寨村,村民廖貴新腰挎笆簍,忙著採摘最後一季龍須。“15畝藤茶無一斤庫存,今年收入過10萬元沒有問題!”廖貴新説。
眼下,來鳳藤茶採摘進入尾季,一輛輛物流車將包裝好的茶葉運往全國各地。
近幾年,來鳳企業政府齊發力,持續擦亮“中國藤茶第一縣”金字招牌,藤茶銷量每年以近20%的幅度遞增,遠銷國內外。目前,全縣藤茶種植面積達8萬畝,年綜合産值超過10億元,帶動萬餘名農戶增收。
藤茶由“野”變“家”——
“無中生有”誕生一個産業
藤茶,學名顯齒蛇葡萄,生長于海拔400-1000米的武陵山脈深處岩坡上。唐朝茶壇宗師陸羽在《茶經》裏將其命名為藤茶,一直沿用至今。
來鳳藤茶,飲用已有500多年曆史。1996年,大河鎮鄉村醫生向班貴發現,用岩坡上生長的野生藤茶“治療”眩暈病(高血壓)效果較好,採集曬乾後放在藥袋裏,免費提供給村民。
後來,他將藤茶送至中國藥科大學檢測,認定藤茶中含二氫楊梅素(黃酮)達42%,還富含十幾種氨基酸和硒元素。“這對緩解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咽炎等症狀有用。”向班貴意識到藤茶的保健功效,決定成立公司開發藤茶。
經過上千次試驗,向班貴用野生藤茶做出龍須、龍珠、龍鳳、白露四個系列10多款産品,投放市場,收效不錯。周邊農民見狀紛紛跟進。
2000年,眼見野藤茶不夠用,向班貴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民族大學合作,試驗“野轉家”栽培技術。
“從20多種蛇葡萄屬中選取顯齒蛇葡萄作為藤茶種苗,每個月扦插掌握髮芽成活時間。”向班貴説,經過8年努力,攻克系列技術難題,成功實現了“野轉家”,確定每畝地最佳扦插株數為1200至1500株。
隨著技術日臻成熟,來鳳縣將藤茶作為農民脫貧産業推進,藤茶種植在每個鄉鎮興起,也吸引了武漢等地投資商前來辦廠。
短短幾年,來鳳藤茶異軍突起,一個“無中生有”的産業誕生了。
“奶奶”走進直播間——
政企合力打贏“翻身仗”
市場上來鳳藤茶供應量大增,而消費者對藤茶的認知與接受遠不如綠茶、紅茶,供大於求導致藤茶滯銷,市場開始無序競爭。
2018年,來鳳藤茶發展陷入低谷,不少農民要挖掉茶樹,重新去種馬鈴薯、苞谷。
茶農急、企業急、政府急。來鳳縣委縣政府出臺了藤茶銷售獎勵“十條”,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寬銷售渠道,叫響藤茶品牌,重塑市場信心。
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援下,來鳳藤茶連續10多次參加中國茶博會等知名展會,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支援企業發展線上線下業務。
今年57歲的楊藝瓊被網友稱為“直播奶奶”。曾在上海經商的她返鄉創業時,正值來鳳藤茶低迷期。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楊藝瓊改變投資方向,把所有資金“砸”向藤茶,帶領村民發展6000多畝綠色茶園,建立了電商産業園,引進8家電商企業。
2021年,已當奶奶的她走進直播間,開始嘗試直播帶貨。優雅的茶藝,專業的解説,贏得了一批忠實粉絲,年銷售藤茶達數千萬元。
客商汪宗新等人在來鳳成立湖北小稀藤茶葉有限公司,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直播等電商業務,開拓武漢、上海、北京等市場,僅用2年實現銷售額過億元。
2020年湖北發生疫情後,國家發改委等中央部委在消費扶貧中大力推介來鳳藤茶,數十家企業登錄“832”平臺,州縣兩級領導和企業使出渾身招數,為藤茶帶貨。
經過3年多努力,來鳳藤茶知名度日漸提升,銷售量逐年攀升。來鳳縣藤茶局局長趙正茂表示,今年,藤茶供不應求,不僅銷往北京、上海、武漢等全國各大城市,還出口到了德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袋泡茶、飲料、牙膏紛紛上線——
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
10月1日,來鳳金祈藤茶生物有限責任公司黃酮提取車間,工人們忙著從藤茶中提取黃酮。
“今年,來鳳縣投入1100萬元技改資金,公司自籌400萬元對原有藤茶黃酮提取車間實施技改。技改後,藤茶中提取黃酮可提高到80%。”公司負責人王方説。
目前,來鳳有藤茶種植專業合作社46家,藤茶加工廠34家以及28家銷售公司。如何做大做強藤茶産業?來鳳瞄準了精深加工。
金祈藤茶生物有限責任公司很早就開發出了牙膏、含片等藤茶産品,但一直委託外地企業加工。2020年,在縣委縣政府支援下,公司投資5000多萬元,在來鳳新建消毒液、牙膏、黃酮提取等生産線,形成年産150噸黃酮、2000萬支牙膏、300萬瓶消毒液、5000萬支粉抹茶、6000萬袋袋泡茶以及高端固體飲料等生産能力。
該縣積極與中科院、中國藥科大學等院校聯合研發,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成立藤茶産業研究院,改進藤茶加工工藝,率先在全國制訂藤茶生産標準和品質標準。研發的富硒藤茶系列産品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獲得保健品藍帽子、GMP生産規範、地理標誌、綠色食品等七大認證。
目前,來鳳縣已開發保健品、原茶、食品和日化系列4大系列69個産品,下一步將繼續引導企業向食品、藥品、日化等精深加工領域邁進,做大做強藤茶産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泉、雷闖、通訊員向相輝、李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