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000億元到1.9萬億元。過去10年,湖北建築業年産值增長2倍多,穩居中部第一。湖北建築軍團不斷以新的高樓、大橋、機場、廠房、港口乃至地下建築等“作品”,頻頻在國內及五大洲國家、地區鐫刻下“湖北建造”印跡。

強企“森林”已成形

湖北科技館新館、湖北省博物館新館、中建科技産業園……一批批新投用的建築,刷新著武漢的顏值。

武漢,全省建築業重地。去年,該市建築業完成産值12292.21億元,連續3年産值突破萬億元,佔全省建築業總産值比重逾六成。此外,我省宜昌、襄陽、黃岡3市建築業年總産值超過千億元。

10年前,全省建築業企業8000余家,納入統計的企業僅2000多家。目前我省建築業企業達5萬多家,納入統計的5077家建築業企業中,具有特級資質的總承包企業有41家。

從單個企業規模看,中建三局去年合同額、營收分別跨越6000億元、3000億元大關,持續位居中國建築業競爭力200強榜首。中交二航局去年新簽合同超1500億元,施工産值近900億元。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是國內知名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商和“一帶一路”建設領軍者,近10年來,該集團在鄂累計承攬合同額(1億元以上項目)728.77億元。中鐵十一局去年新簽合同額、施工産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首次邁上了“雙千億”新臺階。

放眼全省,另外還有16家建築企業産值過200億元、28家過100億元,全省建築業強企“森林”已然成形。

上天入地跨江過海

從重慶第一高樓——458米的陸海國際中心,到四川第一高樓——468米的成都綠地蜀峰項目;從華中第一高樓——475米的武漢綠地中心,到北京第一高樓——528米的中信大廈……在中建三局人手中,一座座摩天大廈在神州大地上拔地而起,屢屢刷新城市天際線。

地上,高樓大廈在不斷“長高”;地下,也有神秘空間在悄悄延伸。

由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漢光谷廣場地下綜合體,被譽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城市地下綜合體。其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主體為直徑200米的圓形區,最大開挖深度達到34米。

向地下要空間,離不開精細的探測、設計。在鄂央企鐵四院已建立起系統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間“全要素探測、規劃設計、安全建造、智慧監測、智慧運維”技術體系,未來,城市地下空間建設有望向50至200米延伸。

主跨1700米,陽光下的楊泗港長江大橋顯得格外雄偉。作為世界最大跨度雙層懸索橋,2020年8月,國際橋梁大會(IBC)獎公佈,楊泗港長江大橋獲得國際橋梁界“奧斯卡獎”——喬治·理查德森獎。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成為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中馬友誼大橋,是世界首座在遠洋深海無遮掩環境及珊瑚礁地質上建造的跨海大橋……

10年來,以中鐵大橋局、中鐵大橋院、中交二航局等為主體的湖北建橋軍團,捧回6座喬治·理查德森獎“小金人”。

大國重器助力走出國門

在武漢中心城區最大裝配式還建房項目硚口易家墩工地上,一台臺“住宅造樓機”助推高樓拔節向上。“住宅造樓機”由“空中造樓機”演變而來。中建三局歷時10餘年自主研發的“空中造樓機”,可以為百米級超高層住宅至500米級以上摩天大樓結構施工作業平臺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中建三局還自主研發了“橋梁造塔機”“地下造隧機”“迴圈電梯”“頂管機”“道路工程移動式高精度測量機器人”“智慧清淤機器人”等硬核裝備,15項地標亮相央視《大國建造》紀錄片,被譽為“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典型”。

大國重器不僅在國內廣泛運用,更助鄂企走出國門。

今年6月25日上午10點,被孟加拉國人民譽為“夢想之橋”的帕德瑪大橋正式開通上層公路橋,這是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承接的最大單體橋梁工程。項目承建方中鐵大橋局集團帶去了亞洲最大的重型臂式起重船“天一號”,能夠起吊3600噸的鋼桁梁,其核心技術全部由我國自主研發,是真正的國之重器。有了這一重器,建設者從容應對帕德瑪河極為複雜和惡劣的地質條件。

從吉布地塔朱拉新港到伊斯蘭堡國際機場,據統計,我省100多家建築企業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業務範圍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遍佈五大洲,海外年産值近70億美元。

數據

建築業産值從6000億元上升到1.9萬億元

建築企業從8000多家上升到5萬多家

納入統計企業從2000多家上升到5077家

最大建築企業合同額從2000多億元上升到突破6000億元,産值從不足1000億元到跨越3000億元

建設高樓從458米到528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愛虎、通訊員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