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蘇強和陳望遠握手言和,簽下協議,這一幕被拍攝下來存入調解檔案。9月16日,經黃梅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簡稱“綜治中心”)調解,他倆因裝修墜物引發的糾紛從此消弭。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期試點城市,黃岡市以各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為突破口,打造“一站式”多元化解平臺,讓群眾解決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將矛盾風險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整合調解力量——

“一扇門”裏止紛爭

8月6日下午,拿著剛與公司達成的賠償協議,團風縣居民劉某笑著走出縣綜治中心,“只用來這裡,我們老百姓的麻煩事就解決了,省力更省心!”

矛盾高效化解的原因,團風縣委政法委副書記歐建剛總結為兩個字:整合。

2021年10月,團風縣綜治中心掛牌運作。14個專業部門和10個專業調解委員會進駐,司法援助、勞動仲裁和社會救助3個部門成建制轉入,已經建成接訪大廳、調解中心、法援中心、科技法庭、指揮中心。歐建剛比喻:“信訪是導醫臺,專業部門是接診室,各調解委員會是手術室,心理諮詢是專家門診,老百姓有任何‘疑難雜症’都能治。”

過去,群眾遇上矛盾糾紛,往往要跑好幾個部門。

今年以來,黃岡市委先後5次專題研究,主要負責人4次到基層調研,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大家商量,綜治中心要圍繞“進一扇門,解所有難”建設,打造一站式多元化解平臺,讓老百姓有地方“找説法”。

紅安縣綜治中心是個小院子,離縣委縣政府辦公樓僅一條過道,門面不大,裏頭卻“別有洞天”:群眾接待室、矛盾糾紛調處室等場所應有盡有,可謂“四合院裏止紛爭”。

羅田縣律師值班制度已堅持近10年。律師聞金友説,現在律師工作室搬到綜治中心,由5個律師事務所輪流值班,直接對接法律援助,今年已為群眾提供800多起免費法律諮詢和文書代寫服務。

綜治中心不僅橫向拓展,還縱向到底。在各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和服務中心一體運作,整合信訪、司法、公安、應急、民政、退役軍人服務等部門力量,受理矛盾調處。

黃岡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説,握指成拳,散落在各部門的治理力量被整合到“綜治中心”,解決以前各部門互不統屬,對複雜矛盾糾紛容易推諉扯皮的問題,老百姓化解矛盾糾紛不用走“冤枉路”了。

截至9月7日,黃岡市區一體和縣級綜治中心已按市委出臺的規範化建設指引全部建成,131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覆蓋率達96.95%,3890個村(社區)覆蓋率達93.52%,今年將實現100%覆蓋。

專業巧化矛盾——

從源頭減少訴訟增量

6月30日,羅田縣群眾李某在附近鄉鎮乘坐張某的船釣魚時溺亡。這種跨區域、責任不明的意外身亡事件,最難調解。當事人所在村鎮多次調解,仍未成功。

7月8日早上9點,羅田縣綜治中心將當事人接到調解室,由多名金牌調解員聯合主持,政法委、司法局、涉及鎮村和3名律師共同參與,于當晚7點成功調處,妥善解決了一起重大糾紛。

矛盾再複雜,綜治中心都有信心化解,原因就是充分發揮非訴訟機製作用,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機結合。

“不管是‘捏合’部門,還是整合調解資源,我們中心的目標是一致的——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黃岡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説,“如果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基層司法力量必然不堪重負。”

團風縣綜治中心專門聘請了4位金牌調解員,他們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調解員黃志鵬説:“我們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講清法律,解釋政策,推動矛盾理性化解。”金牌調解員配合交調委、醫調委、家調委等專業委員會,再加上各科局的支援,3年來,團風信訪積案化解了74.5%。

在紅安,10余名專業領域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被聘為兼職調解員。

在羅田,綜治中心每月組織“法助社區行”,推動專業調解力量下沉基層。

經黃岡市委政法委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各級4000余個綜治中心共排查大小矛盾糾紛2萬餘件,化解率上升到99.6%。

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培養“走不掉”的基層調解員

綜治中心越往基層延伸,越需要大量的調解力量。全市村(社區)綜治中心幾千個,人從哪來?

“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的力量。”黃岡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黃岡版圖面積1.7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8萬,其中52.5%居住在農村。要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光靠幹部是不夠的。只有堅持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才能將治理觸角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地延伸。

英山縣某村王某病逝,因為一筆多年前的債務,王某的哥哥和同村李某發生爭執,村裏調解無效,只好求助楊柳灣鎮司法所負責人周平富。

他和村裏“五老”代表一起,僅用1個多小時就迅速調處了矛盾。

“因為我們有‘三合一’調解法。”周平富介紹,它起源於英山縣石頭咀鎮司法所,通過糾紛調解、法律宣講、調解培訓三項合一,打造一個讓司法幹部、鎮村幹部和“五老”共同參與的調解平臺,培養一批走不了、能管用的基層調解員。

武穴市花橋鎮劉陸溪村,57歲的余定國是一名退伍老兵,他是村裏最受歡迎的“紅色調解員”,還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花橋鎮是兵源重鎮,共有1800多名退役軍人。該鎮創建“紅色老兵”品牌,讓這個群體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

麻城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確保全市各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均達3人以上。

“平安社會也是美好環境。”黃岡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發揮共建共治共用在基層的作用,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黃岡力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毅、黃璐、柯利華、通訊員孫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