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區鳳凰街道是鄂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方圓25.85平方公里範圍,分佈著5個經聯社、2個村、13個社區,人口約21萬。

今年以來,該街道實行“一社區一策”,夯實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主陣地。

“大廠”文化怎樣喚醒?

一問贏得滿堂彩

江城社區通用小區是原國家二級企業鄂城通用機械廠的職工小區,歲月變遷,工廠解散,也帶走了當年通用職工的榮光。

2018年起,鄂州對主城區老舊小區實施改造,通用小區在受益之列:樓棟粉刷加固,棚戶拆除騰空。

硬體設施基本完善到位,怎樣讓小區重現活力?

“實幹、嚴謹、團結、上進,通用精神永放光芒。”在與小區居民的多次交流中,鳳凰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威和班子成員發現,雖然廠沒了,但經過多年熏陶,工廠文化的影響還在,不少老職工仍記得廠歌。

看著樓棟墻面保留下來的空白宣傳欄,王威突然來了靈感,“像原來辦黑板報一樣,讓廠裏宣傳員來繪圖行文,好不好?”

一問贏得滿堂彩。老職工們紛紛拿出老照片物件,原宣傳幹事、78歲的楊浪萍老人一個月內畫出10余幅手稿,最終由居民選定“哪些上墻”。

“這是焊工、這是鉗工,這是一車間、這是二車間……墻上畫的是爺爺這輩工人幾十年前工作和生活的場景。”圍繞原通用機械廠“職工學習”“廠區職工工作”“職工學雷鋒活動”“未成年人活動”“民主協商議事”和“共建幸福和諧社區”六大主題的彩繪上墻後,不少老職工都帶著孩子們去追憶往昔時光,許多附近居民也前去“打卡”。

“油膩”街區如何治?

55個獨立商鋪變共榮體

菜園頭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其中,胡家墩北巷夾在兩個大型小區間,是社區管理的難點。

這條巷子長不足一公里、寬不過40米,店舖多達55家,其中21家是餐飲店,存在出店經營、深夜營業、油漬污染等頑疾。

近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看到,這條巷子一改以往的“油膩”形象,廚余垃圾分類集中處理,晚10時以後沒有出店經營擾民行為。

由亂轉治,得益於黨建引領。

“調查中,我們發現55家門店中有5名黨員。打開局面當然需要他們一馬當先。”菜園頭社區聯建單位——鄂城區政府辦主任詹永勝介紹,為解決治理頑疾,他們發動黨員商戶“掛牌亮證”,半年內逐步制定出美食街閉環管理機制。緊接著,成立街區黨支部。小神龍幼兒園園長周娟為日常活動開展提供陣地,並任黨支部副書記。

與此同步,由共建單位、社區、商鋪代表、居民代表以及環衛、城管、交警、派出所等部門共同成立街區議事會,針對各種亂象討論限期解決方案,並聯合6支志願服務隊巡邏,設置街頭紅黑展板動態監督。

社區黨委書記許紅艷介紹:“通過共商共治,55個獨立商鋪變為共榮體,部門行動變為聯合整治。”

無物業小區怎麼辦?

社區搭臺居民唱戲

濱湖社區緊挨人流車流量大的商圈,80%以上的小區無物業公司進駐。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怎麼保持?是首先要過的關。

“單靠黨員帶頭打掃,衛生狀況時好時壞!”濱湖社區黨委書記周思夷介紹,今年以來,社區問計於民,拿出三種方案,開大會讓住戶選擇。

“一是業委會自治,聘用保潔員,費用均攤到戶;二是聘請物業公司;三是住戶輪流值日。”周思夷説,社區歸納匯總居民投票,大多數居民選了第一種方案。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半個月內,38個小區的衛生費平均收取率達70%以上。

社區涌泉小區清馨樓樓棟長廖昌明説,打掃衛生是小事,想落地卻並不易,小區各樓棟具體情況不同,既有3棟商品房,還有3個單位的職工房,各有各的想法。“現在路面乾淨,車輛歸位,細節服務一點不比物業小區差!”他説。

“都指望政府不行,自己管水準又不夠,共同管理效果最好!”該小區業委會副主任王海清感慨。

“我們的露天小劇場、兒童塗鴉墻、共用工具箱、藝術長廊,都是這樣共建而來的。”九洲方圓小區居民邱新建説,社區只需“搭好臺子”,群眾就能自己“唱好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勁松、夏中華、通訊員曹彥、饒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