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農村去——

解村民燃眉之急

9月上旬,一扎扎剛割下的艾草平鋪在保康縣過渡灣鎮西邦村村委會門前的廣場上,清香四溢。

“沒有好的産業,鄉村怎麼振興?為了找尋西邦村産業發展方向,政協委員專門來村裏商量,確定發展艾草産業。”西邦村黨支部書記徐國平介紹,今年4月,襄陽市政協委員、湖北中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田“送苗到府”,指導村民將一筐筐嫩綠的艾草幼苗栽入平整好的荒地。“艾草耐旱、耐澇,生命力頑強,種植一次可以連續收割5年至10年,種植成本低、市場收益高,畝産能達5000元。”徐國平説。

作為全國十大夏糧主産區,襄陽是長江流域、中南地區首個百億斤糧食生産大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如何既做好防疫又不誤農時?今年5月,襄陽各級政協把協商會開到田間地頭。

襄州區黃集鎮彭梁村村民艾光明在小麥收割前的一個星期,還在為收割機的事發愁。“受疫情影響,當時早該來襄陽的外地收割機一台都沒見著。”他向鎮裏的政協委員石閃閃反映這一情況。3天后,襄州區政協邀請農業、農機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到村裏,與村民們現場協調跨區農機作業,解決村民燃眉之急。宜城市政協組織委員及涉農部門有關負責人,在流水鎮黃衝村就“插秧用工難”問題開展“協商在一線”,調配無人駕駛插秧機增援黃衝。襄陽市政協則借小麥成熟之際,組織委員、農技推廣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以及部分種糧大戶,前往湖北扶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現場察看,通過一線協商幫農民選定來年的主推品種。

到社區去——

化解居民煩心事

“困擾附近居民良久的檀溪花鳥市場終於搬遷,這讓大家對協商讚不絕口。”9月16日,家住濱湖社區的范玉玲這樣評價“協商在一線·襄約來商量”活動。

今年3月,范玉玲道出社區周邊居民心聲——“檀溪花鳥市場聚集了800多個小商小販,一到開市日,交通嚴重擁堵,環境越來越臟亂,我們希望市場搬走。”

襄城區政協委員湯洪波聽説這一情況,迅速上報區政協。襄城區政協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社區群眾代表、商戶代表等當面協商。經過討論,襄城區委、區政府決定改造一個閒置的場館,而且商戶越早搬遷,減免的攤位費越多。商戶有了積極性,短短20多天,老市場搬完,新市場開張,居民和商戶們皆大歡喜。

今年5月,虎頭山社區漢丹小區居民高永紅向襄陽市政協委員曹曉晶道出煩心事——虎頭山腳小溪每逢下雨漲水,水質會黑臭。“小區居民經常在這裡活動,一邊是小廣場、涼亭、綠樹、健身器,一邊卻是污水溝,臭味大、蚊子多,你説難受不難受。”她説。

5月17日,曹曉晶所在第十一委員活動組,邀請住建部門、虎頭山社區負責人一起到現場察看,排查出了“漏網”的暗管。很快,襄陽市住建局就安排專人來到現場進行“埋管”作業,讓“城西南諸山之水”乾乾淨淨匯入襄水。

到企業去——

幫紓困解難促産銷對接

“老闆,還有空座位嗎?”“加一盆蝦子、一箱冰啤酒!”……9月16日晚,閘口大蝦一條街生意興隆,人頭攢動。

生意紅火的背後,離不開劉佳、熊鵬飛等10余名政協委員的助力。今年4月,龐公政協委員活動組在對轄區市場主體調研發現,近年來受疫情、場地、交通等因素影響,襄陽市飲食行業名片“閘口大蝦”一些原本經營火爆的門店瀕臨倒閉。

面對這一現狀,襄城區政協邀請旅遊、餐飲行業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委員組成專班,對“大蝦一條街”沿線46家商戶逐一走訪,收集138條意見和建議,摸清了影響閘口大蝦夜經濟發展的“瓶頸”。

調研結束後,政協委員們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在“這裡香蝦球王”店內,開展“協商在一線·襄約來商量”活動,形成的建議書受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最終,促成首屆襄城“蝦王爭霸賽”舉辦和其他問題解決,讓閘口大蝦一條街再次成為襄城夜經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這幾年,受疫情影響産品銷路不暢。我們嘗試了直播帶貨等方式,效果還不明顯,希望能尋找到更好的線上銷售渠道。另外,作為一家本土高新技術企業,也希望能與本地相關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8月30日,在“協商在一線·襄約來商量”活動現場,湖北魯中寶廚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紅軍訴説心聲。

當日,襄陽市政協就圍繞“強化産銷對接,幫助企業紓困解難”這一主題,到湖北魯中寶廚業有限公司生産經營現場開展協商。政府職能部門、相關企業代表、部分政協委員來到企業採購中心、生産車間、産品體驗區、線上銷售中心,實地了解生産經營情況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給出可操作的建議。5名從事相關行業的政協委員當場與魯中寶廚業簽訂了産銷對接協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翟興波、趙峰通訊員熊丹青、王欣、余歡)